舟山一初八(9)班
学生记者 贺肖泽(证号C05064)
读书可洗涤内心,听曲可启发心智,看戏可修养心境。暑假时,我们一家驱车来到了越剧之乡,只为追寻源远流长的美。
越剧之美在何处?先去越剧博物馆看看。有一幅画映入眼帘:一个被众人包围的鞋匠一边穿针引线,一边引吭高歌,表情沉醉,目光哀伤。介绍说这就是越剧鼻祖。
我一惊:越剧,这如江水一般清丽的剧种,竟产生于修鞋房中!没有舞台,没有妆容,没有服饰,只凭动人心魂的歌声去诉说民间小事。
我又联想到了“昆曲”,同样的草根文化,在清代也盛极一时。同样是地方剧种,为何到现在越剧仍称雄于一方,但昆曲却“销声匿迹”了呢?于是我走进了越剧场,必定将答案理清探明。
有一戏曰《棱花镜》,讲述了一女子在一日照镜时,发现青春不在,岁月流逝,竟不禁痛哭的故事。主角着白色长袍,以淡妆饰。有戏有曲,有舞有吟者为戏界最高境界。值得一提的是越剧的长袖也是充满讲究。如以袖掩面为哭泣,袖一甩表无可奈何,双臂高举袖下垂则表示高兴等。戏中皆为人间疾苦。果不假,草根出身的越剧也深深扎根于民间,将“鸾镜朱颜惊暗换”中的“惊”表现得淋漓。
在这古朴雅致的戏堂内,在现代灯光的照射下,一颗颗珠圆玉润般的歌词飞散,这是越剧的坚守与本真。
至此我知晓了越剧与昆曲的不同,只因前者发于砖瓦之中,兴于百姓之口,发扬于民众之乐,后者却渐渐脱离群众,初心隐没。没有群众的艺术就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
与越剧殊途同归者还有京剧。京剧相比越剧,服饰与脸谱更为精致,唱词也更难听识,更有着华丽的气派,这是它常出入宫廷的原因吧!但它却能俯下身与群众同乐,真正证实了艺术是人民的艺术。这也恰恰是越剧成名的原因之一吧。这南北两大剧种竟在不经意间成了一片土壤中孕育的根芽。
传统文化是五千年大浪淘沙的结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移风易俗的越剧是江南人民的骄傲,它美轮美奂,美不胜收。在追寻越剧之美的路上,我见证了人民的智慧与创造的魅力。行走在越剧之乡,也行走在传统与革新的绝妙碰撞中。
指导老师:李瑜
来源:舟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