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丝语
岱山坐落于东海之上,四面环海,山峦叠嶂。这里的居民曾大部分以捕鱼为生,海岛渔业文化也因此蓬勃发展。现如今,岱山依旧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印迹,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宝贵遗产。
我非常有幸能在今年的中秋佳节,跟随作协老师参加第Ⅷ期“我在海边读书”的活动,参观古老又神秘的东沙古渔镇,聆听不一样的海洋传奇。此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在邵老师的带领下,见证开天辟地的时代变迁和鉴赏流传至今的古建筑。然后在陶老师分享的舟山海洋神话故事中,领略古镇居民的风土人情,了解鲜活有趣的海洋文化。
在邵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参观了错落有致的“海景别墅”、功能各异的商号建筑,以及超前设计的东沙菜市场。不管是中西结合的董家院落,还是具有民国特色的“横街头”,抑或是多主体、多类型的非遗“微场馆”,都在彰显着东沙古镇深厚的历史底蕴。有那么一瞬间,我仿佛见到一位沧桑的老者,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他向我们娓娓道来,讲述着他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躲避战乱,如何改头换貌,如何融入崭新时代,又如何茁壮成长,最后见证如今的太平盛世。我紧紧地跟随在邵老师的身边,唯恐落下我未曾体验过的宝贵经历。我脚踏齐整的石板路,听着小贩偶尔几句吆喝声,感受着古镇浓厚的渔家气息,内心有一种声音破土而出,我为什么不好好地研究一下岱山当地的历史文化,反倒舍近求远,去钻研那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古代文学?
我们随着人流,终于走到了读书会分享的场地,相继领取到了此次活动赠予的图书,也就是由周敏主编的《舟山海洋神话故事:英汉对译》。在好奇心驱使下,我翻开精装的图书,认真地品读。不一会儿,终于迎来了期许已久的分享嘉宾——陶和平老师。我思忖着,终于有学识渊博的老爷爷给懵懂的小朋友讲故事了,不禁愉悦地笑出了声。陶老师缓缓落座,拿着准备好的稿件,向我们讲述文人笔下别开生面的海洋神话。陶老师的本次分享主要分为七个方面,主要概括为:海事文化、岱山由来、渔家文化、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建筑特色和饮食特点。在老师的讲述中,我的眼睛逐渐迷离,一幅生动有趣的画卷也缓缓展开。我仿佛跟随徐福东渡的脚步,来到海上蓬莱仙岛,品尝美味的大黄鱼。
陶老师在分享会上一再强调,形成舟山文化特色的根本原因,始终离不开移民文化。在移民文化的大背景下,当地一些独特的房屋建筑、民风习俗和饮食文化就全部说得通了。是啊,正是岱山海纳百川的胸襟,让外来的人民在此处有了羁绊。远道而来的客人,终于可以安心地在此地成了家,立了业,将自己的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此刻,在此定居的他乡来客,不知眼角何时变得微润通红。那颗如浮萍般游荡的内心,终于找到了安定的所在,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苏轼笔下“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真正含义。那种从内心深处涌出的归属感,仿佛给予我无穷的力量。让我渐渐地明白,原来真正的故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或者某一个特定的地理位置,而是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定与满足的心灵栖息之所。
我仿佛看到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津津有味地吃着桂花年糕,听着岱山当地独有的小曲,盼着渔船满载而归。不知我等的是故乡查干湖捕获头鱼的喜讯,还是等来品尝当地鳓鱼的欣喜,早就模糊不清了。嘴角缓缓勾起的弧度,已出卖了内心的喜悦。原来,我是真的爱上了这片土地啊。
一抹夕阳,悄无声息地打在古镇的城门上。金灿灿的大黄鱼踏浪而出,屹立在石山之下,诉说着古镇古老又神秘的传奇。回家时天边高高挂起的圆月,留存着古镇炙热的余温,也照亮了前行的路。
来源:舟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