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日报:回家“路”的喜人蝶变

干安宁

我原是舟山市岱山县的一名知青,上世纪七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从岱山来到了浙江北部的鱼米之乡嘉兴嘉善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一团一营砖瓦厂工作,1976年生产建设兵团撤销转业地方,先后在县市工业局、经贸委、市直机关党工委工作,至今离家已有50多年。作为离乡背井的游子,每逢春节回家探亲是必然的选择,但这回家路异常奔波不可避免。50多次亲历回家路途的快乐与辛苦,也深刻体验了新中国成立75年以来浙江交通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近20多年发生了质的蝶变,令人铭记难忘。

回顾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上半期,从嘉兴回岱山,是先坐火车,再坐公交车,最后坐轮船到达岱山,途经宁波、舟山,要花17—18小时,尤其是坐火车要坐上一天的晚班车,这样才赶得上第二天早上的轮船(有时买不到船票,再等一天),然后再坐5个多小时船才能到家。几乎花了半个晚上一个白天。而且坐轮船最怕有大风,八级以上大风,船就停航,那只得找旅馆暂时先住下,等大风过后出发。曾有一年,因大风时间长,滞留的客人很多,旅馆都客满,只能在一个学校的礼堂里,打着铺着稻草的地铺过了除夕夜,感到十分无奈与沮丧。有时虽然大风不到八级,船开是开了,但风浪掀起波涛翻滚,船不停地摇晃起伏,让人晕船呕吐不已,给探亲之路平添更多艰幸。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海岛交通得到了改善,车客渡轮登上舞台。车客渡轮,既可载客人,又可载客车、运输车,班次一个小时一班,能抗10级的大风,由此因大风停航很少,比原来一天一班的客轮方便不少。轮渡速度快,采取分两段摆渡,宁波到舟山一段,舟山到岱山一段,虽然上车下船多了一点,但总体的稳定舒适度还是有所提高,路程时间也明显缩短了,减少了近6个小时。

到了2000年新的千年开始后,我的回家路迎来了充满灿烂的新貌。

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浙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了三座跨海大桥的建造,和配套高速公路开通,让我回家路变成三桥一线风雨无阻的通道,带来人民欢欣鼓舞的现代化蝶变。

第一座:杭州湾跨海大桥,曾是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开建,投资118亿元36公里长,于2008年5月通车,使嘉兴到宁波路途时间从原9小时缩短到2个多小时。

第二座:舟山跨海大桥,从1999年9月开工,2009年12月通车,全长48公里,投资130亿元,使宁波到舟山的路途时间缩短至45分钟。

第三座:舟岱大桥,从舟山至岱山,在2017年12月开工,至2021年12月通车,全长28公里,投资163亿元,与舟山跨海大桥高速公路相接,从此舟山到岱山的交通路途缩短至30多分钟。

三座雄伟壮丽的跨海大桥耸立而起,代表了浙江省和舟山市及岱山县政府为民造福的决心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大桥的建成与连通,结束了舟山、岱山一水相隔的孤岛、悬岛的时代,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圆了世世代代舟山、岱山人民的梦想,给远方他乡的游子回家探亲带来了便利、快捷、舒心、安全的坦途,现在回家有从嘉兴直达岱山公交车(定海转车)路途只有4个多小时就可到家如果私家车两个半小时就可到家,比最早阶段回家路途时间节约了十四五个小时。更重要的是现代化交通给家乡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创造了蓬勃生机与无限的活力。

来源:舟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