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笃文
《红楼梦》向称天下奇书,历来评点不断,最著者前有脂砚斋、潞村臞叟,后有护花主人、太平闲人、大某山民。今人一粟辑《红楼梦书录》,谓所见《红楼梦》评点本多达79种,可见《红楼梦》之热,古已有之。
回溯百年,越人痴于《红楼梦》者多名家,前有姚梅伯、赵之谦,后有蔡孑民(蔡元培)、寿洙邻、方杰人。姚梅伯即姚燮,本籍浙江诸暨,祖辈由诸暨迁至宁波镇海。其《读红楼梦纲领》一书,新见迭出:“此书全部时令以炎夏永昼,士隐闲坐起,以贾政雪天遇宝玉止。始于热,终于冷,天时人事,默默相吻合,作者之微意也。”“世态之幻,无幻不搜;文章之法,无法不尽。但赏其昵昵儿女之情,非善读此书者。”
赵之谦《章安杂说》一书,多评《红楼梦》:“此书妙处只在‘不尽’二字,如作书者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其笔力大处如叙庆吊诸篇,信手掇拾,拉拉杂杂,无一处不乱,而无一处不到。”“《红楼梦》,众人所着眼者,一林黛玉,自有此书,自有看此书者,皆若一律,最属怪事。余于此书,窃谓其命意不过讥切豪贵纨绔,而尽纳天地间可骇可愕之事,须眉气象,出以脂粉精神,笑骂皆妙。”
蔡元培更以《石头记索隐》一书,从另一角度大胆探寻《红楼梦》真事隐去之究竟,认定《石头记》是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更由此断定,《红楼梦》中之贾宝玉,即传国玉玺之义,乃影射康熙时的废太子胤礽。由此成为旧红学政治索隐派之典范。
寿洙邻为三味书屋寿镜吾先生二公子,所著《红楼梦本事辩证》,即受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一书影响而作,认为《红楼梦》影射雍正夺嫡,作者为上海曹一士,其创作时代在“诸皇子夺嫡剧烈时”之康熙五十五年(1716)。所论亦颇有新意。
方杰人为天主教司铎,其父执始自诸暨移籍杭县(民国时期杭州旧称),早年治中外文化交通史,“因略及《红楼梦》中之外国物品”,而成《红楼梦新考》一书。其“引言”曰:“故欲寻《红楼梦》之线索,若能在书中之外国物品上着眼,追求其在何时传入?自何地传入?由何人传入?应为何等人家所能享有?亦不失为研究之一法,而书中之本事,亦可推知其大概也。”研究角度更是别开生面。
姚、赵、蔡、寿、方皆为近代学术名家,始以学术娱《红楼梦》,继以《红楼梦》为学术,无心插柳柳成荫,各以自身学术专长为起点的红学研究成果,无一不成为红学研究史上之范例。越人于红学之贡献皆荦荦大者。
诸暨虞学泽博士,抒“诗人之狂”,兼具哲人之思,本业营造之道,心构文化之厦,任建筑企业董事长之余,以研究经史文赋诗词为雅事。他初研《老子》八十一章,成《老子在路上》一书,意欲以天道之呼唤,回归人类之初心,书甫出而士林争诵。他继以数读《红楼梦》之心得,积稿谋篇,终成《红楼寻梦》新著。全书分“序篇”“人物篇”“碎片”“偶拾篇”“结篇”五章,以“人物篇”为其主体,列袭人以下凡二十人(共十八条目,其中尤氏姐妹为一条、钗黛为一条)。其哲思深邃,佳句满篇,鳞爪时露,妙评不断,虞君之痴迷《红楼梦》、稔熟《红楼梦》、深研《红楼梦》,于此可概见矣。我读此书而时获会心快意,遥忆姚、赵、蔡、寿、方诸家之说,似越人之红学研究,又续出当代一家矣。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编著中心总编辑、红学研究专家
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