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秋日喝茶记

柴薪

寒露来临,草木萧瑟,日影南斜,白昼一日短似一日。寒露这天,朋友相约去信安阁喝茶。喝茶是一件难得的雅事,也是得一时之闲暇。

茶,据考证,有文字记载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公元前200年左右,秦汉年间中国最早的一部字书《尔雅》中就有“槚”字,称“槚”就是“苦荼”(“荼”是“茶”的古字)。《神农本草》一书中记述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饮茶在鲁周公时已为人所知,春秋时代齐国的晏婴,汉代的扬雄、司马相如,三国吴国的韦曜,晋代的刘琨、张载、陆纳、谢安、左思等人都爱好饮茶,后来流传广了,便成了风俗。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按《中国茶经》的分类法,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等六大类。

茶树为南方嘉木,古人称茶为茗,故喝茶又谓品茗。茶生于天地之间,濯山野之泉,沐天地之露泽,虽寒而不凋,其色常绿常新。陆羽《茶经》中说,“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叶如丁香,根如胡桃。”

有一则轶事。北宋时,有一次,苏东坡从故乡四川眉山至重庆经长江回京,船至西陵峡时才忽然记起宰相王安石曾有一事相托:回程时取巫峡江水一罐以供煮茶。于是,苏东坡硬着头皮连忙取了一罐西陵峡之江水权当巫峡之水。回京时,苏东坡有些忐忑,亲自将水送到王安石府上。王安石大喜过望,邀苏东坡留下一起喝茶。水煮开后,泡上茶,王安石呷了一口,回味片刻,笑着对苏东坡说,此非巫峡之水,乃西陵峡之水也。苏东坡大惊失色,佩服至极,作揖赔罪,连忙说了原委。喝茶喝到王安石这分上,不只是高人而是天人了。

由此可见,喝茶需先煮水,好茶还需配好水。而用水之精者,喜山间之泉。杭州人泡龙井茶,常去取虎跑之泉水。其次是江河溪流之水,再次是井窟之水。而现代人用所谓的桶装纯净水泡茶,实因无水可煮,也只能以此代之了。

对于喝茶,我本是不太讲究之人,好比抽烟,也无南北之分、好坏贵贱,曾与朋友戏言,能点着的即可。朋友用的是云南的普洱红茶,虽煮时工道繁复,但喝时味纯可口。

秋日容易感伤,喝茶却能宽心。坐在信安阁内,静听秋风过耳,远观树木摇曳,更远处高层楼宇,车马流水,红尘滚滚,喧喧嚣嚣,秋天已经被逼仄到了一些不易为人注目的角落。信安阁西面,可观日之西薄,晚霞翩翩,横亘在远天,仿佛无数美妙绚烂之花。天空下,衢江灰白一线,流向由南向北又转东,曲折委蛇。

时近日暮,天空苍黄,天色为薄霾所翳,更见苍茫,内心似乎也徒增一片苍茫。而眼前壶内的水声呯然而起,似煮水知人生,又如喝茶,初极浓郁,终淡如水,此始于水而又终于水,喝茶即品人生也。

古人有喜欢收集雨雪寒露之水为煮茶之用的。《红楼梦》中的妙玉,喜欢用雪水煮茶,而且是梅枝上的雪。苏东坡被贬海南,叫人收集芭蕉叶上的露水煮茶。此等皆妙人文人雅事尔。而乡野农夫用野茶叶、粗瓦罐泡茶,照样喝得痛快淋漓。唐朝的郁离子,喜欢用从天而降的露水煮茶。寒露过后,露气将结。每天清晨,路边草木上无数的露珠晶莹透彻,看得人满心欢喜。只是露水易逝,古人歌《薤露》以寄哀,人生如薤上之露。

我想,仅为煮茶而收集露水,实为暴殄天物。露水宜观,遍地晶莹之境,不说收之不易,收了于心何甘?实实在在糟蹋了眼前的这一番美景。

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