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风 /文
长篇小说《耻》是200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J.M.库切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52岁的南非白人教授戴维·卢里及其25岁女儿露西在白人昔日殖民地南非生活的遭遇,以及他们面对一系列感到羞耻或耻辱事件沉默以对的心路历程,反映殖民主义、种族隔离政策在殖民地原住民中产生的持久的抵触和反抗心态,并对殖民者产生了反噬,给人类精神带来了困境。
卢里作为开普技术大学的传播学副教授,身体健康、头脑清醒,本应用心教书育人,却利用职权勾引女学生梅拉妮,遭到受害者性骚扰投诉指控和校方的惩处。卢里为保住自己的人格尊严,面对学校的审判,他放弃了公开悔过以求保住教职的机会,最终来到女儿所在的偏僻乡村农场小住。他努力与女儿沟通,与从前不屑一顾的人打交道,干从前不愿干的活。尽管如此,他的内心依然充满浪漫主义情结,努力创作音乐剧《拜伦在意大利》。而露西作为一个白人殖民者的后裔,本该随父母在大城市生活,但她却选择独自谋生。她在南非一个偏远的乡下当农民,以种田卖菜,照看别人家的狗为生。不同年龄和经历,以及时代变迁,造成了两代人的隔阂。卢里努力克服成见,放低姿态,以求与女儿和平共处。
一场突如其来的浩劫击碎了原本相对安静的一切。农场遭受了三个黑人(其中一个还是男孩)的洗劫,露西遭到歹徒报复式的蹂躏,卢里在打斗中受了伤,狗群被残杀。对于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卢里和露西态度截然相反。歹徒刚离开,卢里就赶紧去看露西到底怎么样了。可任他拼命敲门,露西都没有把门打开。当她最终开门出来时,已经穿戴整齐,很显然遮掩了受侵犯的痕迹。而且露西迟迟不把真相告诉卢里,坚持不报案。她明白地告诉父亲这件事跟他没关系,发生在她身上纯属个人私事。对此,卢里非常无奈和不理解,并大为震惊。知道沉默已经像是毯子一样盖在女儿身上,羞耻得无地自容。“她宁肯躲起来不见人,他也知道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耻辱。因为羞耻。”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心怀传统文明思想的教授,他怎么也接受不了这样的结局。然而,他只能正视现实,像女儿那样保持沉默。
比沉默更深的,还有接受和忏悔。曾经建立的殖民主义制度体系已经土崩瓦解,但原住民心头的仇恨还远未消融。世界的一切都倒转过来了。流落乡村的卢里和露西处于当地黑人的包围之中。曾经是大学教授的卢里给雇工打下手,曾经是雇主的露西做了雇工的第三个老婆。卢里还专程去女学生梅拉妮的家,找到他父亲并进行郑重的道歉,请求他们的原谅。他坦言:“我已经陷入了一种耻辱的状态,很难再从中超拔出来。我并不拒绝这种惩罚。对此我并没有怨言。恰恰相反,我日复一日就生活在其间,努力将耻辱当作我的生存状况接受下来。”当他再次驾车经过农场,看到即将临盆的露西安静地在自家院子里侍弄花草,凝视片刻之后便默默离开了,这意味着他对当下现实的接受,甚至为女儿似乎已获得新生而感动。
“在过了特定的年龄以后,一个人就老得没法接受什么教训了。他就只能一次一次地接受惩罚了。”这是卢里在现实中遭受一系列挫折、认清殖民主义退场新形势后的一声悲叹,好在他及时调整心态,用谨慎、尊严、探索的方式努力完成对个人耻辱的救赎,并求得内心的和解。面对历史的大潮,个人的沉默和接受,有时也许是一种蓄力。历史也总是在不断反思、接受和弥补中前进。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