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光华 /文
“清末海派四杰”虚谷、蒲华、任伯年、吴昌硕,名震天下,影响波及海内外,他们的朋友圈也是群星璀璨、笑傲江湖。
其中虚谷(1823—1896)艺术格调最高,蒲华(1832—1911)擅画竹,任伯年(1840-1895)擅长人物画,吴昌硕(1844—1927)卓具金石味。四人皆善画花卉,且各领风骚。画家借着花卉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与心境,别具一番风味与情趣。
一
晚清在上海开埠后,租界林立,西洋的东西从各个层面撞击着上海滩,文化也得到了多元交融。比如西洋颜料的进入,尤其是“西洋红”的引进,对海派画家的着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画作生活气息十分浓烈,更加切近生活的本来面貌。
海派四杰当中,虚谷、任伯年花鸟结合得栩栩如生,不愧为一代宗师。吴昌硕画鸟甚少。独蒲华从不画鸟,除了画常见的梅兰竹菊之外,还画荷花、桂花、桃花、水仙、石榴、葫芦、雁来红等。
蒲华,字作英,又字竹英,号胥山野史。他对明代画家徐渭、陈淳十分推崇。徐渭与陈淳是明代大写意花卉的开山祖师,对后世影响深远。徐渭号青藤道士。陈淳号白阳山人,字道复。蒲华画花卉时常题拟青藤或白阳(道复)法,画的花卉十分野逸,独具神韵风采。
在海派四杰的带领下,一大批画家冲破摹古习俗,大胆创新,别开生面,给整个晚清海上画坛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他们画的花卉色彩奔放而艳丽,富有习俗风情与时代气息。
蒲华画花卉如牡丹、梅花、菊花、兰花等往往以巨石作陪衬,以淡墨写出,浓墨点苔,与花卉相互映衬。巨石棱角分明,更显沉稳,体现画面的一股阳刚之气。在用色上,蒲华花卉具有海派花卉色彩鲜明浓郁的特点,古艳斑驳,酣畅淋漓,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及装饰趣味。
蒲华的花卉画既艳丽又雅致,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他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创造出丰富的色彩层次和视觉效果。这种对色彩的自如掌控,使得他的花卉画更加贴近市民的生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二
蒲华是一个安贫乐道之人,在命运的风暴中随遇而安。他所处的时代,正逢鸦片战争。道光二十二年(1842),蒲华10岁,鸦片战争的战火烧到嘉兴乍浦,英军袭击乍浦唐家湾。蒲华曾作诗追忆此事:“此地曾兵劫,归樵拾断戈。野花开废垒,寒日浴沧波。风势雕盘起,沙痕虎渡过。荒凉天险在,凭吊发悲歌。”
蒲华亲身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攻占嘉兴,看着国事日颓,战火不断,他忧时伤世,将满腔的忧患之情诉诸笔墨。后来这些诗稿都被编入诗集《芙蓉庵燹余草》。
30多岁时,他又逢曾国藩率领湘军剿灭太平天国,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蒲华一生贫寒,没有财富,也没有地位,唯有寄情书画。他以饱水饱墨、苍劲妩媚、风韵清健的笔墨风格,突破了当时传统文人画的窠臼、宫廷画的浓艳和恽派花卉的细腻,独辟蹊径,而成为海上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蒲华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其艺术堪称诗书画三绝。他与吴昌硕是生活中的挚友、艺术上的同道。吴昌硕比他小12岁,年轻时便闻其画名,对他十分佩服,两人亦师亦友,取长补短。今年恰逢吴昌硕诞辰180周年,纪念、研究吴昌硕,不能不谈蒲华对他的深远影响。
吴昌硕记蒲华曰:“蒲作英善草书,画竹自云学天台傅啸生,苍莽驰骤、脱尽畦畛。家贫,鬻画自给,时或升斗不继,陶然自得。余赠诗云:蒲老竹叶大于掌,画壁古寺苍崖边。墨汁翻衣冷犹善,天涯作客才可怜。朔风鲁酒助野哭,拔剑斫地歌当筵。柴门日午叩不响,鸡犬一屋同高眠。”
吴昌硕又为蒲华诗集《芙蓉庵燹余草》作序:“作英蒲君为余五十年前之老友也,晨夕过从,风趣可挹。尝于夏月间,衣粗葛,橐笔两三枝,诣缶庐,汗背如雨,喘息未定,即搦管写竹石。墨沈淋漓,竹叶如掌,萧萧飒飒,如疾风振林,听之有声,思之成咏,其襟怀之洒落逾恒人也。”
吴昌硕对蒲华的文字记载,描述了其人其竹之风采,可见吴昌硕对他是十分佩服的,吴写竹也明显受到了蒲华的影响。著名书画家、鉴藏家谢稚柳曾说:吴昌硕的墨竹,其体制正是从蒲华而来。
蒲华是晚清海上画派具有创造精神的代表画家,其画气势磅礴,与吴昌硕各有所长。
三
蒲华的写意花卉,或画秋菊凌霜,或写墨竹,饱水饱墨,挺立直上,或作虬枝老梅,繁花怒放。笔墨流畅凝练,着色清丽,生气蓬勃,似有阵阵芬芳,扑鼻而来。他的墨竹画,潇洒奇逸,近代无人可比。其墨竹之原型即为遍布台州乡间之毛竹,俗称“簳(gan)廊竹”,这与蒲华在台州前后生活30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蒲华喜画菊花,作品较多,也许是他心中深深地想念陈道复。其中一幅题菊诗甚佳:“东篱有佳色,珊珊凌素秋。仙根何皎洁,曾濯寒泉流。”
尤其是一幅《杞菊延年图》,拟陈道复本,笔墨老辣,赋色高雅,用笔十分大胆,画面富有立体感,幽涧之泉水汩汩而出,此乃灵感之泉,兰花简直画活了,有幽香清远之感……格调旷达超脱,深得白阳野逸之趣。兰花画活了,就精气神足,而精气神是写字画画的灵魂。画活很难的。
蒲华对名利十分淡泊,不邀宠于世,不炫技于人,居卑微处而又处处生机。在运笔的刚柔之间,蒲华取其柔;在心志的藏露之间,蒲华取其藏;在墨势的动静之间,蒲华取其静。这幅《杞菊延年图》不着心思、不露痕迹,野逸奔放,体现了大写意花卉画的至高境界。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