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元 萌
乡村旅游,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自去年全省实施乡村旅游“五创”行动以来,我市聚焦高质量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创牌、环境创优、文化创新、运营创效、模式创造五个领域,充分发挥旅游赋能共同富裕。
目前,我市已创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7个,浙江省A级景区城9个、3A级及以上景区镇110个、A级景区村庄1802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217个,推出乡村旅游精品线路18条。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潘村、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仙居县白塔镇上叶村、仙居县双庙乡括苍村入选全省乡村旅游“五创”试点样板村。2023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超350万人次,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突破20亿元。
为推进乡村旅游“五创”行动,我市启动《台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制定工作,深化台州乡村旅游“共富八景”模式,创新打造“沿边百村”共富图景,联合温州、金华、丽水成立“四市百村”乡村旅游带发展联盟,持续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十百千”工程,创建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景区城(镇、村)。
倚山面海的台州,如何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将山海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创出“诗与远方”的未来之路呢?
乡村蝶变
绘就一村一品美丽图景
长期以来,我市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胜势,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宜游”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让绿色成为文旅发展的亮丽底色。“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美丽画卷,在台州徐徐展开。
走进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潘村,村庄群山环绕、清溪穿流,家家户户办起民宿,开心农场、水坊街、情人谷等一道道风景线,在山水间营造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个又名“潘家小镇”的村庄,实现了美丽乡村的蝶变。
早在2011年,岩下潘村便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开展大规模的拆旧建新工作。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空心村变成网红村,村民年均收入噌噌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打赤字到破百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
三门县以岩下潘村为样板,创成国家级农旅融合康养旅游度假区,打造了山水岩下潘、畲乡涛头、红色芹溪等多个文旅融合的全国重点旅游村。
环境创优,在玉环市干江镇同样成效凸显。围绕“干江滨海景观带”建设,干江镇将美丽村部、美丽公路、美丽庭院、美丽农家等元素有机融合,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提升,旧貌换新颜,田园变花园。“美”,贯穿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干江镇上栈头村,将山海资源转化为造福村民的金山银山,以滨海玻璃吊桥为基础,又布局打造了滨海摩天轮、时光隧道等游乐设施,引进悬崖书店、山海湾民宿等配套项目,建立农旅融合共富工坊,探索出“变风景为经济”的“干江模式”。
未来,我市还将继续推进“万村景区化”工程,打造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领先、示范作用突出的乡村旅游集聚区,完善“景区+村庄”“小镇+村庄”“民宿+村庄”和田园综合体等模式,实现乡村“席地而坐、悦心而游”。
深耕文化
打造乡村文旅融合版图
在台州,文艺赋美工程乡村版已成为现实。依托各个村庄的特色产业与地方文化,打造“村晚”“村秀”“村超”“村趣”等不同乡村场景,文化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
全市63家乡村博物馆扎根乡土,百花齐放,沙埠青瓷展览馆、同康酒文化博物馆、松溪美术馆等一批特色乡村博物馆让“乡土文化”成功出圈。文艺赋美·草地音乐会的优秀展演团队,为乡村送上800余场演出,让文艺的种子在田间地头自由生长。
连续七年举办乡村音乐节的天台塔后村,让乡村以另一种方式“出圈”。借由音乐、艺术来激活乡村,吸引青年回归,将乡村当作一个创业平台来打造,是塔后这几年持续呈现的“乡音”。
台州学院民宿产业学院落户塔后村,于2020年开启村校联合发展模式,将乡村音乐节作为塔后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品牌。纷至沓来的乐迷也将小山村变成名副其实的“民宿村”,目前塔后村有民宿70家、床位1000余张,截至去年底,全村接待游客超36万人次。
三门涛头村,以在地文化为底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海上畲乡”文化周,包含百姓文艺汇演、畲族民俗展演、少数民族运动会、美食节等,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文化走亲、邻居节、农民丰收节、“我们的村晚”等特色文化活动,在这里蓬勃开展。
赓续乡村文脉,讲好乡愁乡韵故事。仙居括苍村打响“翁森故里”文化品牌,绘制村庄未来浙派民居风貌,盘活闲置空基、空地、老旧民房等,修复重建翁森故居、安洲书院、文旅小站、耕读传家智慧研学中心等文化地标,让原本偏远的山村文脉流传,重焕新生。
有了文化阵地,如何让阵地发挥效用?括苍村以研学产业为发力点,不断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研学路线,拓展特色文化体验课程,推动“研学教育”与“文旅融合”同频共振。依托省级乡村博物馆翁森故居等文化阵地,开展文化讲座、书籍导读、诗社吟诵、民俗表演等活动20余场,让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富足。
眼下,台州盘活乡村古村落、古民居、古遗址、古道等资源,从乡村度假、文创产品、研学旅游、传承培训、艺术表演等方面开展项目策划,积极谋划乡村文旅项目的产业集聚区,从多点到全面开花,绘就多元化的文旅版图。
运营赋能
激活乡村旅游一池春水
乡村旅游如何“出圈”,优化运营模式是关键。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乡村运营“五百计划”,重点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旅游运营师、运营团队、运营示范点、运营品牌等,为乡村文旅持续“造血”,激发乡村内生动力。
走进仙居县白塔镇上叶村,如同置身于乡村与现代融合的“未来乡村”。围绕“景村一体、产业发展、数字赋能”发展理念,上叶村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82万元。
作为浙江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创建试点村,上叶村从发展初期便组建强村公司“一叶来信”,实行农民持股、村集体入股的“双股计划”,发展文旅融合、民宿集群、乡村游乐、未来农场、乡村市集五大产业,拓展“民宿+美食”“民宿+研学”“民宿+文创”等消费场景,走出一条乡村旅游创富、盘活资产助富、畅通循环促富的共富路径。
温岭市坞根镇花溪村,围绕“一街一堂一谷四巷”,挖掘当地民俗风情,打造“囍事花溪”品牌。喜柿山谷成功“出圈”,手作文创馆、婚俗非遗文化展馆等在村内相继涌现,在产村融合的道路上,花溪村华丽转身,成了远近闻名的“爱情圣地”。
路桥区螺洋街道水滨村,同样是“未来乡村”的鲜活范本。坐落在此的水心草堂,是全省首家5G乡村书店,以此为据点,依托“一脉多元”的乡村文旅运营模式,乡村阅读志愿服务项目、“以书为媒”国潮非遗项目、绘本游农文旅研学项目、“水心先生的书房”文创项目等火热开展,年均举办活动超150场次,参与人次超15万,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
在台州,一场场乡村蝶变持续上演,一幅幅独具特色的“五创”新蓝图徐徐展开。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