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喜华 文/摄
当你一踏入台州这座城市,迎面而来的满眼绿色中,必有樟树与桂花树。曲枝横斜、拔天倚地者,必是樟树;树冠如伞,娇小挺拔者,则是桂花树。
樟树与桂花树像一对孪生兄弟,在台州公园、小区、人行道等地,无处不在,随处可见。樟树是台州的市树。相比较而言,樟树的数量比桂花树多得多,因为桂花树主要靠人工培育,樟树则多靠自然繁殖。秋冬季,成熟的樟树籽掉到哪,来年春天,小樟树苗就可能长到哪。况且,樟树籽还是许多鸟儿的零食,树籽外皮被鸟的消化液腐蚀后,又随鸟粪随处飘落,掉入泥土后更容易发芽。
樟树为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香味,故又名香樟。樟树四月底五月初开花,花绿白或带有黄色,有淡淡的清香。每当行道上的樟树花开时,从树下走过,微风吹来,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可以为之陶醉。
樟树在台州这块土地上,如鱼得水,生长迅速,一二十年光景,就能长成参天大树,十几米的树高不在话下。再加上樟树自带樟脑芳香油,防虫防蛀,盛年期的樟树很少有病虫害侵蚀。
虽然樟树生长快,树形也高大,但其枝干曲里拐弯,主干笔直的很少,不像松柏那样主干挺拔直立。但由于樟树自带樟脑芳香,具有拒腐防蛀的特质,其木材成为制造箱笼的上好材料。旧时台州人嫁囡,一担担嫁妆中,必定有几只樟木箱陪嫁。因而有囡的人家,随着女儿呱呱坠地起,就忙不迭在房边屋后,种下几棵香樟树,树与人共成长,女儿成年,樟树成材,相得益彰。
小时候,我家老屋西边河岸上,也有一棵樟树,自然生长的,到我们谈婚论嫁时,已经不再流行自制家具,不再需要制作樟木箱,那棵樟树锯掉后可能被卖掉了。因为树根还在,后来树根处又抽出新枝,小樟树是老樟树的生命延续,展现出樟树坚韧的品格和无限的生命力。又过了一二十年,小樟树又长成了大树。大约十多年前,因造国道高架桥所需,小河被填平,我家这棵樟树终于被连根砍掉了。
都说树大招风。台州地处浙东南沿海台风带,夏秋季,台风经常光顾。虽说台州的“台”,是天台山的“台”,不是台风的“台”,但你若把台州说成台风之州,估计大多数台州人也没意见。那么,高大的樟树招风吗?当然招风。在台风的疯狂蹂躏下,樟树会被吹折会倒掉吗?我可以负责地回答,吹折枝条的不少,倒掉的很少。民谚有云:树有多高,根有多深。原地生长的樟树,不管高矮,都不怕台风狂吹,因为它们早已深深扎根地下。至于某些枝叶被吹折,实在是枝繁叶茂之故,舍枝保本,充满生存的智慧。
樟树这种不怕狂风吹,折而不倒的禀性,恰如台州人的精神。台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交通闭塞,物产贫乏,古为贬谪之地。又因地处偏僻,远离战争,亦为逃荒之所。贫瘠的土地,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台州人吃苦耐劳、刚强不屈的品格。古时外地移民到台州,大多经历过流离之苦,性格坚韧,能够迅速融入当地,扎根台州。台州人,就在这种南来北往的移民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宁折不弯的“台州式硬气”的人文精神。于是,与台州人禀性相同且相通的樟树,就成了台州人的精神寄托。
樟树是幸运树,它守护着一个村庄或一个家族安居乐业、福运绵长。旧时在台州,不仅嫁囡人家要栽种樟树,每个村庄的中心地带,也都有一棵大樟树,它就是村庄的灵魂,是村庄的神树。因为这棵大樟树,往往是这个村庄的首迁之人或者某个姓氏的始迁祖亲手种下的,此后经历代人的精心呵护。这样的大樟树,往往树围需几人合抱,树冠遮盖面积大,成为村人遮风挡雨、夏日纳凉的好地方。
小时候笔者老家村口,也有一棵需要几人合抱的大樟树,只是不知何时何故枯死了,留下一截中空的主干,它成为我们这些顽童爬上爬下、钻进钻出的游乐场所,后来村庄改造时,这截枯樟树被锯掉了。而在姑妈家路桥区双庙村,有两棵并排的樟树,被称为“夫妻树”,树龄已经超过九百年,仍然枝繁叶茂,华盖亭亭。在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有一座八百多年历史的古建筑——太尉殿,殿前有三棵与太尉殿同龄的大樟树,最大的那棵,我估计也需要四五个成年人合抱才抱得过来。在椒江区东西村的陈氏宗祠内,也有一棵五百多年的古樟树。我想,在台州被纳入古树名木保护目录的,古樟树大概占居首位。
遍地樟树的台州,自然有许多与樟树相关的地名。老家邻村叫樟岙,黄岩城西有大树下村,曾经的大树是樟树,那里现在紧邻百年名校黄岩中学。在黄岩区的沙埠镇和三门县珠岙镇,都有叫樟树下的村名。当然,以樟树命名,最有名的地名不在台州,而在江西,那就是江西省樟树市。
有意思的是樟树的“樟”字,树木的“木”+文章的“章”,盖因樟树木材上有许多纵向龟裂纹路,理解为大有文章可作,彰显造字者的智慧。不仅如此,樟树还承载着文明烙印、历史记忆、家族传承、植物遗传密码等诸多元素,更是蕴藏着厚重文化积淀、人文品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精神符号。
樟树,在台州人心目中如此神圣,如此受台州人钟爱,如此与台州人生活紧密相连,怎能不成为台州人的乡愁呢!有樟树的地方,就是台州人家的方向,有樟树的地方,就是台州人灵魂安放的地方。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