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金报 三大项目建设

王授武

创刊于1949年12月1日的《金华日报》,曾几起几落,历经风雨。1982年第6次复刊后,金华日报步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可以说,金华日报的辉煌,是一代又一代金报人不懈奋斗的结果。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委、市政府的南迁,为了联系工作方便,及强化机体、强化实力的需要,金华日报迁往江南发展的工作提上了报社党委的议事日程。后经报社时任领导的努力,市委、市政府同意将双溪西路一块地划拨给金华日报建新闻大楼。1992年12月28日,时任金华市委书记郭懋阳挥锹奠基,为报社新大楼建设拉开了序幕。1997年11月14日,报社新闻中心规划方案通过金华经济开发区地政规划局评审。次年2月23日,新闻中心初步设计方案通过市计委组织的会审,6月15日,大楼正式动工兴建。

然而,报社新大楼动工兴建后,又碰到一个难题:印务中心究竟该建在哪里?按照原计划,是建在大楼的南边。新闻中心可用土地总共只有25亩,大楼一造,再建厂房,有点捉襟见肘,且周围都是居民区、医院、商店等,机器一开,轰隆声势必影响周边,带来很多矛盾。于是,有人建议,最好是在附近再找块地,单独建厂房。机缘巧合的是,一段时间后,即有员工向领导提供信息,金华试验机总厂在330国道与永康街交叉口有一块工业用地想转让。于是,报社主要领导组织我们一起到实地察看,对位置大家比较满意;与厂长倪雪军谈了下,每亩10万元,售价也可以。后我们议了一下,尽管当时报社年广告收入3000万元左右,搞大规模基建,资金比较紧张,为了报社长远发展,还是应咬咬牙将其买下。继而提交党委讨论,获得通过。经过一番紧锣密鼓操作后,1999年6月28日,印务中心动工兴建。

金报公寓商住楼的建设,同样体现金报人齐心协力、干事创业的热情。当时,开发区管委会对金华日报南迁很支持,同意将靠近双馨路的一块地出售给报社盖职工宿舍。

1998年至1999年,新闻中心大楼、印务中心、金报公寓三大项目相继动工建设,工作任务繁重,大家感到压力很大。那几年,加班加点是常态。作为基建办的同志,既要抽时间外出考察学习外单位的经验,又要抓好质量、安全、物资采购、招投标等,工作更是紧张。大家士气高昂,忙而不乱,竭尽全力。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9年12月至2000年9月,三个项目相继竣工,市建设部门先后进行质量评定,其基础分部、主体分部、装饰分部等质量均为优良。继而经省、市有关部门及建筑业协会评定,新闻中心大楼荣获2000年度浙江省钱江杯优质工程,金华日报印务中心、职工住宅小区分别荣获市双龙杯优质工程奖。

2000年4月24日,报社乔迁至双龙南街276号新大楼。耸立的大楼,地下一层,地上18层,高度为67.2米,是金华一处标志性建筑。时任市建设局领导称赞,报社新大楼是可传承的“作品”。

随后几年,大多数职工陆陆续续住进了金报公寓。

总建筑面积5.6万多平方米的三大项目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也为报社更好发展打下了基础。印刷厂原来在马路里18号,厂房很小,只有一条高斯机生产线。后位于江南的印务中心动工建设,有土地29亩,不仅盖了新厂房,而且投资1600万元人民币,引进了一流的生产设备——两条德国报纸轮转机生产线。技术改造完成后,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形象大为改观。此后,除印刷本报报纸外,印务中心还代印了《今日早报》《报刊文摘》《都市快报》等。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