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培育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人才之基。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三大领域人才需求,打造百名乡村CEO、千名“头雁”、万名农创客、十万“新农人”的“百千万”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当前,我市现代“新农人”培育形成哪些体系?如何借“新农人”之力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10月31日,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民问政》栏目邀请金华市农业农村局人教处处长李关春,金华市妇联城乡工作部负责人王秋飞、共青团金华市委基层工作部部长王傲雪、金华市人力社保局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四级主任科员陈李晗,义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杨一峰和义乌市生机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佳莉做客融媒体演播室,与市民在线交流。
A
主持人:什么是现代“新农人”?他们会给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带来哪些积极作用?
李关春:现代“新农人”是指在乡村发展、建设、治理领域,从事科技创新推广、生产经营、电商促富、农旅发展等工作,具备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新风貌等现代化特质和能力的新型乡村人才。现代“新农人”是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主持人:“新农人”培育中,我市有哪些方式和体系?取得哪些成效?
李关春:首先,强化顶层设计。4月,我市出台了《金华市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积极打造“百千万”高素质乡村人才矩阵,到2027年全市现代“新农人”达到10万人以上。
其次,优化现代“新农人”培育体系。积极打造百名乡村CEO、千名“头雁”、万名农创客、十万“新农人”的“百千万”高素质乡村人才队伍;推广体制外基层农技人员共招共培共用创新工作,以农业“揭榜挂帅”人才培养等项目建设为载体,为农业技术干部搭建实战平台;构建农民学院、农民学校和田间学堂“三位一体”教育培训体系。
再次,打造现代“新农人”孵化平台。依托“浙农才”数字化应用地市级试点,摸清乡村人才底数,推动乡村人才分类入库;聚焦金华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源头创新支撑,加快推进全省首创地市级涉农综合性实验室—双龙实验室建设;深入开展农业创业创新孵化园建设,为农创客等乡村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一站式服务。
最后,健全现代“新农人”激励机制。通过高层次人才遴选、技术人才获奖奖励、创设“新农人”专项信贷产品,强化人才政策保障;通过推广“乡村运营师+农创客”“产业带头人+新农人”等利益联结模式,强化联农带农促富;通过评优评先、案例汇编等活动,强化典型选树推介。目前我市现代“新农人”培育数量已突破2.6万人。
主持人:我市各地在培养现代“新农人”方面有哪些做法,哪些品牌?这几年培育的现代“新农人”有哪些出色代表?
李关春:金东区率先开展体制外农技人员共招共培共用试点;义乌市积极谋划打造大李祖“农创客高地”;浦江县“浦江葡萄师傅”入选第一批省级“浙农智富”品牌。当前,我市涌现出大量优秀代表,如深耕乡村运营的义乌金靖、赋能“土特产”全产业链的永康孙晓丽、主打无抗菌鸭蛋的婺城冯伟峰、引领中药材科技发展的李振皓等。
巾帼力量、青年人才壮大 “新农人”队伍
B
主持人:人才培育中,巾帼力量不容小觑,特别是在女性优势产业中,不断涌现巾帼“新农人”身影。市妇联如何组建好这支队伍?
王秋飞:市妇联开展“巾帼‘新农人’培育五年行动”,已培育巾帼“新农人”469名。组建金华市巾帼“新农人”联盟,为全市优秀巾帼“新农人”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开展“新农人”政策宣传,联合金融部门为全市巾帼“新农人”创业授信10亿元;组织学习培训,打造巾帼共富课堂和共富学院;承办全省巾帼“新农人”创业项目大赛,激发了巾帼“新农人”创业热情。我们还通过举办巾帼共富工坊成果展和来料加工展洽会,为优秀巾帼“新农人”搭建展示展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主持人:团市委怎样做好青年“新农人”培育?
王傲雪:一是飞地赋能青年农创客成长。“青农飞地”是我们在市中心打造的一块服务青年农创客的创业空间,集农产品展销、农创项目孵化、农创客培训、直播电商等功能于一体。二是组织凝聚青年农创客合力。年初,开展青年农创客排摸推荐,组织优秀代表参加全省高素质青年农民专题班和市级农创客培训班,提升农创客能力素养。筹备成立青年农创客组织,通过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青年农创客活力。三是榜样选树彰显青年农创客风采。
主持人:人社部门出台了哪些政策吸引人才?
陈李晗:市人力社保局以“雁归婺乡 智荟兴农”支持返乡入乡创业行动为牵引,推动大学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创业,截至目前已吸引10万余名大学生青年等“归雁”返乡入乡创业,带动农民就业超30万人。
我们制定了《“雁归婺乡 智荟兴农”行动进一步支持返乡入乡创业的实施方案》,构建城乡一体的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体系,返乡创业主体同等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创业政策。
今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返乡入乡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41期,培训2286人次。面向重点人群、重点产业,持续推进乡村人才培育。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技能型乡村27个、乡村技能人才1.2万人。
挖掘“新农人”潜能需做好“引育留”
C
主持人:请义乌市农业农村局介绍一下,义乌现代“新农人”培育做法。
杨一峰:首先,通过邀请外来团队和开展院地合作,对外合作主动引才。如李祖村在2020年试点职业经理人运营模式,招引“子云乡遇”团队入驻,负责开展统一招商、活动策划、宣传推广等。其次,通过建强组织和就地育才,强化平台支撑育才。如义乌在2022年成立义乌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为聚集、培育、壮大农创客提供平台支撑。最后,通过营造氛围、政策扶持和优化服务,完善服务体系留才。
主持人:义乌李祖村的生机花园农场,打造了令人流连忘返的创意生活。请义乌市生机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一下,公司有多少“新农人”,年龄、专业构成怎么样?
朱佳莉:前两年,我们是以家庭成员为主的小农场,如今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加入,核心团队有10多名。这里面有曾经的美术老师,现在负责自然艺术类课程开发;有农林大学的毕业生,负责落地先进的种养技术;有美食达人,在山头种菜,做新鲜的植物料理;有专业花艺师,在农场里养花、做田园美学。近几年,我们每年为村子带来2万名左右深度体验游客。
主持人:年轻人愿意当“新农人”吗?当“新农人”的门槛有多高?投资高、周期长、见效慢的农业产业留得住年轻人吗?
王傲雪:一组数据显示,45岁以下的农业从业主体占比从30%提高到34%,越来越多的青年借助短视频、直播电商的风口,选择回乡创业,尤其是近两年选择回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农业产业想要留住年轻人,首先要降低成为“新农人”的门槛,通过各种政策补贴,为“新农人”排忧解难。其次,根据“新农人”的实际需求和产业实际,分门别类办好培训班,涵盖农产品种植、农机操作、农村电商、农产品销售、乡村管理运营等,为“新农人”加油充电。最后,通过农创客协会、青年农创客等组织建设,为他们提供经验分享、资源对接、渠道互通的平台。
面临传统观念阻碍、供求渠道不畅等难题
D
主持人:“新农人”们对未来发展还有哪些期待?
朱佳莉:村里的配套设施、公共空间尚有不足,会影响中大型活动的开展。年轻人扎根乡村后,对教育资源有了更大需求。希望将来能有更多有利政策,促进“新农人”更好地融入乡村。
主持人:各部门在培育壮大现代“新农人”队伍中面临哪些难题?下一步如何解决?
李关春:有两个难点:一是城乡工作生活环境的现实差距,导致年轻人才尤其是高学历和高技能人才,在权衡生活质量和职业发展时,更倾向于选择城市就业和发展;二是传统观念阻碍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很多青年尤其是父辈们认为到乡村创业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更愿意到城市发展和打拼。
我们将迭代升级扶持政策,给予现代“新农人”创业创新更多的政策支持;深化培育平台建设,为现代“新农人”创业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舞台和更全面的服务供给;加大人才激励积极开展省级“浙农英才”和市级“乡村振兴卓越人才”评选,并择优列入省市人才支持计划。
王秋飞:巾帼“新农人”培育的方法和举措还不够多。目前我们主要在面上提供创业指导、技能培训和政策宣讲,在个案指导、创新发展、数字赋能方面局限性不小。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坚持培育驱动,开展女性优势产业发展相关培训,提升巾帼“新农人”的发展理念、创新能力;坚持典型带动,举办巾帼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比武,通过导师辅导、基地孵化等方式,带动引领周边妇女群众创业就业;坚持服务推动,为巾帼人才培养、妇女创业就业增收链接更多资源、搭建更高平台。
王傲雪:存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要素的供求渠道还不够通畅,农产品品牌化、技术化、规模化程度低,部分“新农人”返乡创业干不好等问题。
下一步,要强化阵地建设,依托“青农飞地”为更多“新农人”提供创业政策支持、培训智力支持和全流程服务保障,同时强化青年农创客组织建设,通过组织团结凝聚更多“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
陈李晗:存在返乡入乡人员创业意愿不够强、部分创业项目质量不够高、创业规模还不够大、返乡入乡创业组织还不够有力等难点。
我们将不断夯实乡创人才“引育扶”全链机制,在政策支持、创业扶持、技能提升、人才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帮助更多群体返乡入乡创业。
杨一峰: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存在一定的技术和资金门槛,而且回报周期长,比较效益低,加上义乌商贸业发达,从事农业生产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
目前,我市已建成3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蔬菜产业园,下一步要加大招商力度,组建技术团队给予全程的技术指导,尽可能降低年轻人从事农业的门槛。同时,兴建百个“土特产”“共富大棚”,帮助新的经营主体实现拎包入驻、低成本创业,吸引更多年轻人到乡村创业就业。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