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因非法捕猎、栖息地缩减等原因数量锐减,属极度濒危物种。10月28日,记者从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了解到,经过一年的跟踪监测,科考人员在该保护区发现了32个中华穿山甲洞穴,中华穿山甲们还有“三代同堂”,非常罕见。
发现中华穿山甲种群
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科研宣教科科长庄前进告诉记者,之前他们也听说过南山有中华穿山甲,但只是口口相传,没有相关记录。前几年在放置红外相机时,他们还做过调查,询问附近村民是否在山上有见过,但没有得到有效线索。直到2023年,该保护区的红外相机首次拍摄到一对野生中华穿山甲。在这之后,又发现了10多次。
去年,由国家林草局专家和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组成的野外科考小组,对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穿山甲进行跟踪监测,经过一年时间,终于在一处地方发现了大大小小32个洞穴,这些洞穴包括居住洞、觅食洞等。
这一次,科考人员在两平方公里的监测范围内,还发现了中华穿山甲种群。他们根据大小、颜色来区分中华穿山甲的年龄阶段,发现了三个年龄阶段的中华穿山甲。其中,成年的中华穿山甲数量最多,说明种群结构合理。
科考人员表示,在同一个时间段,出现“三代同堂”的中华穿山甲,在国内非常罕见。同时他们还通过布置在洞穴周围的红外相机,提取到了中华穿山甲的视频和照片,包括挖洞、觅食等珍贵影像。这些影像为研究野生中华穿山甲种群结构、生活习性、个体差异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已发现濒危野生动植物173种
庄前进说,这一次中华穿山甲洞穴的发现,除了能确定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华穿山甲的种群规模大之外,还说明保护区内生态环境非常适合野生中华穿山甲繁衍生息。“除了我们的保护工作有成效外,还得益于我市对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对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对野生动物保护和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
据悉,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省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浙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目前,除了中华穿山甲,还发现了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黑麂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173种。
为了保护野生中华穿山甲栖息地,该保护区在多个区域划分保护红线,并建设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基地,同时开展浙江省中华穿山甲监测评估、浙江省中华穿山甲收容救护能力提升等项目。
庄前进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创新构建中华穿山甲智能保护体系,集科研、监测、救护、繁育、放归和科普为一体的信息化建设,为全国中华穿山甲保护研究提供样板。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