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凌晨5时30分,天蒙蒙亮,他从嘉兴赶高铁,辗转抵达路桥方林村,已是上午9时30分;下午3时30分采访结束,他改签返程车次,回嘉已是披星戴月。
对省文化特派员刘传友来说,这样的奔波乃是常态,但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使命在肩。这个使命被他称作“车驰路富,文兴方林”。
中学教师、作家、诗人,多重身份托起刘传友的文化特派员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知行合一,敬业乐群,扬己之长,点滴做起,舍得花时间精力,应村里所需,办一件件一桩桩实事,以文化人的文心润泽村里人的民心。
共同富裕涵盖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有“家家住别墅、户户生态园”之喻的方林村,早就认识到,“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算富”,村民对文化振兴的诉求,如饥似渴。刘传友的到来,使得一个人的特长、优势、愿景,与一个村的资源、基础、需求一拍即合。他像一根火柴点旺富裕村的文化新活力。
科技特派员可以脱开本职,长驻基层,为农民群众靠科技致富赋能,时间充裕,精力集中。相形之下,文化特派员为期两年,不离现职,要求每年累计百日驻村,“一心二用”,难度加大。从嘉兴派到台州的刘传友,克服“时空阻隔”,在不到半年里,将文化特派员工作做得风生水起,业绩初显,可圈可点,让村里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委实难能可贵。可贵的背后,是“用心”两字,他用的是真心、诚心、热心和文心。
“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初来乍到,他放下“架子”,身入心入,走村串户,和村民广交朋友,短短数月能喊出百余村民名字,加30多个微信,变组织派遣为主动融入,让村里从接纳到悦纳。这为他迅速打开工作局面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一片诚心换得喜人成果”。他趁暑假长驻村里,携一双儿女一住就是47天,借力省里“诗教计划”,依托方林村校办“诗教班”,言传身教,哺育了20多个孩子的诗心,写出30首童心可鉴的精美诗歌,印成首期成果集。
“有见地的热心总被回应”。他是教师,理论宣讲“手到擒来”,同时在调研基础上勤于思考,系统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为村里文化基础建设规划项目,得到村两委首肯、支持,并付诸实施。
“文心激荡发挥看家本领”。他不仅写了18首关于派驻地的诗歌,还撰写万字论文,结合浙江精神提炼“方林经验”。诗文是他当教师之外的又一个本行,他会继续抒写结缘方林的美好,记录路桥在新时代的深沉足迹;他积极参与路桥“文化特派员联盟”,提出从“文化下乡”向“文化在乡”转变的新理念,并躬身践行,发挥特派员向周边村的“溢出效应”……
以文化人,虚功实做。刘传友将文化特派员当作新事业,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到百姓心坎里。作为一个文艺家,他从中也获得了新认知、新体验,为创作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打开一扇窗。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今春首批百名省文化特派员像一把种子撒向浙江大地,设区市和县(市、区)也派出一大批文化人士,沉到村坊田头。“种文化”需要用心血、智慧浇灌,才能开出茂盛之花、结出丰硕成果,才能让村民倍添文化获得感、生活幸福感。刘传友一个人和一个村相互成就的经验,足资借鉴。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