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出身于20世纪30年代的贫苦家庭,他的童年时光,在食不饱肚,衣不遮体的状态下度过。
成家后靠生产队里挣工分,捉襟见肘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那年,母亲饲养了一整年的一头猪卖了40多元钱。父亲高兴万分,留足买猪崽的钱后其实所剩无几,他到农村信用社办理了人生第一本存折。其实存折里的那点钱没过几天就去取出来了,大多数时间,存折里的余额一直是零。
小时候,我曾经见过这本存折,它一直被神圣地夹在父亲放“账本”的抽屉里,这本存折成了父亲一生的“念想”与“珍藏”。
村里实行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后,虽然解决了吃饭问题,可是存折里还是没有余额。直到我长大独立生活后,父亲肩上的担子变轻了,有一年父母到上海我舅舅的工地上去打工,卡里终于有了一点余额,可是到我家修房子时存折里的钱大部分又被取出来用掉了。
一本小小的存折,普通而稀缺、熟悉又陌生。在我印象中,这或许是父亲唯一的一本存折,里面存的是父亲一辈子的“巨款”!
那年,看到年迈的父母经常到村里的老年协会去看电视,下雨天很不方便,父亲叫我到存折里取钱买一台电视机,我告诉父亲:“存折里的那点钱你先留着。”第二个周末,我把电视机买回了家,父亲高兴地说:“原来养儿育女才是最大的存折。”
父亲已经走了十几年了,前些日子我收拾陈年杂物,忽然翻出这本已经换了好几代的存折来,我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的金额虽然只有几百元,但不知浸透着父亲多少汗水和心血。
翻阅着这本存折,我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河,看到了父亲支撑家庭的艰难情景,每一次存取的变化,都能反映出父亲对家庭责任的一份担当。
我想把这本存折永久保存下来留个纪念,可是银行打来电话了,让我去取消这个“沉睡多年”的账户,我只能把它拍成照片,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将它妥善保存起来。
除了两间破旧房子以外,似乎父母没有给我留下可以继承的财产,但父亲留下的这本存折是人生真知与人间大爱的银行,是留给儿孙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遗产。
父亲的存折,没有多少金钱的储存,却是他累积了一生的财富,给了我深重的父爱与人生的教诲。 (张必强)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