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第一初级中学八(7)班
学生记者 任彦翰(证号C05040)
我的家乡在“浙”里,浙江,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自古以来便孕育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皆风情。“浙”里是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所有的风土人情皆熠熠生辉。
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寻景便是寻诗,那些自孩提时代便朗朗上口的诗句,往往是双眼触及景色之后,首先在脑海中浮现的声音。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那是许仙与白娘子缘起的地方,是杨万里不禁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梦境。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踏上苏堤的那一刻,似乎便可一眼望至千年以前。我们见墨绿的树冠挡去烈阳,摇曳的荷花泛起圈圈涟漪,心中默念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借用苏东坡的佳句对西湖加以赞叹。泛舟于西湖之上,遥望湖心亭,脑海中似乎又浮现出张岱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之间“强饮三大白”的画面。多少诗人于西湖找到了相似的孤独甚至是契合的灵魂。在茫茫天地之间,灵魂的相遇又何尝不是一件幸事。毋庸置疑,西湖是每个浙江人心中最柔、最美的一片湖水。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于越窑青瓷的赞叹。青瓷便如同江南女子,温婉又带着无线柔情。青瓷不同于红瓷的明艳,白瓷的洁白无瑕,它的韵味在于其独有的色泽。蓝绿融合下的成色似乎像日出前的天空,充满着辽阔与希望;又像是雨后的森林,清新灵动。透过或明亮或深沉的色彩,跟随瓶身上细腻简约的笔触,我们得以探知来自几千年前的匠心。不与时间争锋,不与繁华争锋。无数次火焰的燃烧化作了精美的工艺,每一件青瓷作品都是匠人心血的结晶,更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的载体,激活流淌在每个浙江人骨子里的文化底蕴与美学精髓。
“江南灵秀出莺唱,啼笑喜怒成隽永。”在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有一种声音轻柔而细腻,以清丽的语调诉说着无限情思,越剧,一曲江南的温婉低吟。夜幕降临,小镇的戏台上便会响起那熟悉而动人的旋律,它讲述黛玉葬花,也哀叹英台化蝶,唱腔如泣如诉,宛如江南的细雨,落入湖面,激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那旋律时而高亢激昂,诉说着世道的不公;时而低回婉转,如同林中的山雀哀叹人世凄凉。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江南的柔情与哀愁,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仿佛真正置身在那个爱恨交织的世界。这便是越剧,一曲流淌在江南血脉中的低吟,是江南文化的灵魂所在。
我爱“浙”里,爱她的山山水水,爱她的风土人情,更爱她所给予每个人的宁静祥和。“浙”里有着珍贵的文化明珠,也有我最深的牵挂。
来源:舟山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