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走近不一样的司马光

钱科峰

从图书馆看到《大宋之变,1063—1086》时,感觉书名很俗,以为又是演义之作,等一眼瞄及作者是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便知品位不低。毕竟在宋史研究领域,这位上过央视“百家讲坛”的博导也算是扛把子了。

北宋亡于靖康,实则亡于神宗,而神宗一朝最为瞩目的大事件就是王安石变法,也是引发政治危机的起源。变法的初衷是为了强国,但政策落地却成了殃民,司马光作为台谏官主动出击,成为王安石新政的积极抵抗者。按后世的理解,变法是改革创新,是要改变不合理的陈规旧制,于是王安石贴上改革先驱的标签,司马光反对变法自然就成了阻碍改革的保守派了,迂腐且守旧。

然而,你认为的真相未必是真相。赵冬梅以扎实的宋史学问底子,还原了司马光的宦场人生。从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司马光离世,她认为这24年就是北宋由盛转衰的历史曲线,在这根时间线上,司马光、王安石、韩琦、富弼、苏轼、章惇、吕惠卿、吕公著、范纯仁等政治家走马灯似的在北宋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在赵冬梅笔下,这些历史人物没被脸谱化,而是在细节剖析时,高度还原人物个性,以及他们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处境与动机。而司马光无疑是最为高精度还原的人物,与之还原的还有他的政治立场、报国之心、道德操守,以及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纠结与无奈。

宋神宗想要变法图强,王安石迎合上意实行变法,结果却事与愿违侵害了百姓利益。如果说司马光反对变法,那就意味着反对神宗,这是他不可能逾越的君臣底线,所以他只是反对具体的政策,并不反对变法改革。他的勇气,不仅是敢于直言否定宰相王安石的政策,更在于敢于赔上前途命运进言劝诫。当然,在司马光远离中枢的15年里,收获了《资治通鉴》,成就了终生伟业,也是因祸得福。

司马光是个道德完人,高度自律得近乎道德洁癖,每时每事,他的内心都在现实与道德之间较劲,每次都是道德占了上风,活成了北宋官场的一股清流,只是这股清流最终不敌朋党,在元祐党籍中被打入谷底。可以说,司马光的身后清算,是北宋政局走向衰败的开始。

此书与其说是写了“大宋之变”,倒不如说是为司马光立传,让我们从历史碎片的拼凑中,看到一个真实的司马光形象,也看到了那个在政治旋涡中苦苦挣扎的正直言官,尽管最后入阁拜相,但已到人生终点,终是无所作为。如果用两个字形容司马光,那就是“直臣”。

要想了解司马光的一生,《大宋之变,1063—1086》不失为最佳读本,因其考证严谨,所以令人信服。

来源: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