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晚报:在鲁迅的故乡 呼唤大时代的文学批评家

记者 董晓晓 文

绍兴是名士之乡,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仅就文学这一领域来说,就出现了以鲁迅、周作人等为代表的文学大家。而绍兴不仅有文学创作的传统,也有文学批评的传统。

10月16日,《中国乡土小说史论》作者、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丁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王宁,《追忆似水年华》译者、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齐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稽山校区,开展了一场以“文学批评的理论创新与使命担当”为主题的研究对话。

A

文学研究要“打出世界上去”

鲁迅曾说,文学批评家要做的是“剜烂苹果的工作”,且“批评必须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敢说真话、敢于批评,这样才能发挥文学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3位资深教授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为什么要研究外国文学、如何开展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以及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介入”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一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历来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哲学、历史、政治、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概念、范畴和方法等都可为文学研究所用。

在对谈中,丁帆引用了一句鲁迅的话“打出世界上去”。说的是文学研究要走到世界当中去。“现在我们中文学科讲‘文学的地方性’,但如果不‘打出世界上去’,看不到另一个世界,只是做地方性研究,再怎么研究也不行。”丁帆提出,文史哲3个学科的研究需要建立“共同坐标”,把美学、社会学,尤其是外国文学、外国文论融入到研究当中来。“如果学术研究没有参照物,那就是一个没有坐标的平面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就像深挖一口井,就算挖得再深,也是井底之蛙。因此,一个研究没有参照、没有坐标,那就是一个不成体系的学术研究经验。”丁帆说。

“研究中国文学,应当把中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来研究;作为中国学者,研究某一国家或语言的外国文学,都要把它置于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中来研究,并反观中国文学,看看他们对中国文坛有什么参考和借鉴意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教授、《语言与文化论坛》执行主编王理行说。

B

“阅读与批评也是一种重视”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随着旅行工具的更新和互联网的连通作用,传统的时空观念已经大大压缩,几十亿人生活在地球上就仿佛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地球村里,来自不同民族、国别的人们彼此相互依附、休戚与共,日益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宁教授长期以来与国际学术界有着密切的交往,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弗洛伊德开始,到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文化研究、全球化等等,几十年来,凡是在中国成为轰动一时的人文社科领域的热点理论,最早及主要的引进者,都少不了他。

王宁教授结合自身跨学科、跨国界文学研究的经历,分享了与国际学界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的经验,他提到自己与当代著名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交流,“我从来没有翻译过霍米·巴巴一篇文章、一本书,但是他知道我的分量,因为他看到我写英文文章讨论他,虽然有时候他不太赞成。但是他也知道,阅读与批评,也是一种重视。”王宁说。

1991年,王宁参加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相关发言后就被邀请到加拿大从事文学批评家弗莱的研究。“在从事跨学科研究时,必须得到相关学科、国际学界的认可,而这就需要研究者在相关学科领域都拥有深厚的功底,需要不断地阅读与学习,同时跳出特定的语言构建的囚笼,进入到更为深广的人文社会科学乃至整个科学领域当中。”王宁说。

C

“文学翻译批评也是文学批评”

许钧一直以来在做3件事:做翻译、教翻译、研究翻译。他翻译了几十部法国文学名著,其中包括意识流小说的巅峰之作、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享誉世界文坛的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还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诉讼笔录》,它们对中国文坛,对中国作家的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1986年,许钧接到了一个电话,是译林杂志社的编辑韩沪麟先生打来的,邀请他参加翻译《追忆似水年华》。当时,韩沪麟在全国邀请到15位法语翻译名家,组成黄金班底,最年长的是罗大冈,已经年过七旬,最年轻的就是许钧,刚刚三十出头。

作为意识流小说的高峰,《追忆似水年华》内容庞杂、头绪纷繁。原著出版半个多世纪后,各发达国家都已有各自语言的译本,中国读者却无缘读到,很多译者和学者引以为憾。许钧翻译的是由米伊(Jean Milly)整理的版本,篇幅为第四卷的前半部分,大概有23万字左右。许钧前后用了2年多时间,每天用8个小时,最后终于把这部分翻译出来了。许钧教授提出,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只有通过翻译,一个民族才能打开自我、打开一个新的世界、打开思想的疆域,因此翻译本身所带有的创造性因子极大地丰富了这个世界。

文学翻译批评也是一种文学批评,许钧是国内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拓荒者。参与了《追忆似水年华》这本被大家认为“不可译的天书”后,他把翻译的过程写出来,形成了学术著作《文学翻译批评研究》,这是国内第一部文学翻译批评方面的专著。

同时,他也指出,鲁迅、郭沫若、巴金等老一辈翻译家在从事翻译工作时,是把翻译与国家的命运、跟汉语的建设与改造、与对中国人思维的改造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要继承这种使命感,以翻译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理论改变、革新、影响、指导当代中国作家的观念与创作,让中国文学在经历吸收、参照、模仿的过程之后慢慢独立,拿出属于中国文学自己的范式。

嘉宾说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理事长 徐真华:

一千多年以前,就是在这座城市,书圣王羲之与一众名流高士聚在一起,以曲水流觞的方式,畅叙幽情;我还想到,600多年以前,咱们绍兴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在蕺山开坛讲学,四方学子纷至沓来,一时传为佳话。

这次3位非常著名的学者,齐聚绍兴,他们对新时代文学批评给出了非常独到的深刻见解。从社会使命的角度来看,当代文学批评承担着推动文学发展、引导社会文化方向的重要作用,这次对话发挥了很好的价值导向作用,对绍兴文学界乃至中国文学历史都会带来积极的深远影响。

来源:绍兴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