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大洪小洪 先后同风

明代历任绍兴府知府中有一对叔侄,二人在任期间都曾造福一方,皆留有政声,而且同被绍兴士民歌颂曰:“大洪、小洪,先后同风。”那么,大洪小洪分别是谁呢?他们在绍兴都有哪些政绩和故事呢?让我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大洪即洪楷,字学膺,兴化府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人。明景泰元年(1450)中举,历官南京监察御史。成化七年至九年(1471-1473)授绍兴府知府。在任勤勉节俭,清廉谨慎,赋税从少,刑罚从轻。成化七年,绍兴府遭遇大饥荒,沿海地区盗贼猖獗。面对严峻形势,洪楷内外兼治,一方面派官兵防守要隘,扼制盗贼侵犯;一方面劝说富豪拿出多余的粮食借贷给贫穷衰弱之人。结果岁不为害,盗亦屏息,保佑了一方安宁,老百姓非常感激他。成化九年,洪楷卒于任上,堂堂绍兴知府家中却无余财使用,可见其为官多么清正廉洁。天顺七年(1463),御史滕昭在家乡莆田为洪楷立“峨豸坊”,以纪念其正义之风。

小洪即洪珠,字玉方,号西淙。正德十六年(1521)中进士,嘉靖元年(1522)授户部主事,升郎中,嘉靖七年(1528)任绍兴府知府,嘉靖十二年(1533)十月迁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在任五年有余,宽厚文雅,崇尚名教,重视教育,聘请遗逸,表彰节孝,美教化,移风俗。

洪珠重视教育,创建府城内社学、扩建会稽县学、复建新昌县石鼓书院等。绍兴府城内社学,一在水澄巷如坻仓西,嘉靖四年知府南大吉在该仓空地兴建,后来洪珠创古小学于舍子桥下,乃更其地为射圃;一在谢公桥南、越王庙故址,也是洪珠所建。会稽县学在县南一里竹园坊,建于宋崇宁中,久而久之渐渐为民所侵占。嘉靖中,知府洪珠、知县王教复置旁地拓之。会稽县学旧田原有十七亩七分八厘,后来逐渐减少,“知府洪珠、教谕陈骥尽鬻之用,以置拓棂星门外地”。

石鼓书院在新昌县西石鼓山,为宋代太傅石亚之所建。到了宋末及元代,石鼓书院因年久失修而废,后洪珠集资复建,并作《鼓山书院记》,又在石岩山建石鼓一览亭。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上浦渔家渡人董玘建会稽县中峰书院,院址在今汤浦东山,洪珠为之题额。洪珠为明代著名书法家,曾为杭州西湖岳王庙题写“尽忠报国”,四字刚劲有力,使其名闻天下。书院得其题额,实为兴学重教之义。

洪珠为越地名人建祠祭祀。建刘韐祠、尹焞祠,移置王右军祠,改建越王祠。刘韐是北宋末年大臣,曾任越州知州,奏免官租,保护鉴湖。方腊起义军进攻越州,万分危急之际,刘韐誓与城共存亡,官民一心,同仇敌忾,直至击破方腊军。靖康之变,京城失守,刘韐坚贞不屈,自缢而亡。洪珠为纪念刘韐忠义之举,特建祠奉祀。

尹焞,洛阳人,北宋理学家,为著名理学家程颐直传弟子。晚年被其女婿邢纯迎养于越州,居越二年而卒,葬于会稽山龙瑞宫一带。著有《和靖文集》等。嘉靖九年(1530),洪珠于善法寺废址改建尹和靖先生(尹焞)祠,在舍子桥下古小学内,有司春秋祭。今存《和靖先生文集》八卷,即为嘉靖九年洪珠刊本。

蕺山戒珠寺为王羲之舍宅而建,王右军祠在戒珠寺东。嘉靖十年(1531),洪珠移置于佛殿之西。宋时,在府西北二里建有越王祠,祀越王勾践,后来逐渐废弃。嘉靖十一年(1532),知府洪珠改建于距旧址又西北一里许的光相寺基址,有司春秋祭。

洪珠聘遗逸,表节孝,促教化。洪珠礼贤下士,聘请遗逸王野、王琥等人,多次登门拜访请教,并扁王野之堂为“逸士堂”。诸逸老乐受其聘,出为学子讲学传道,一时士气振起。

会稽县孝廉章柔在参加会试的路上不幸身亡,他的妻子余氏听到噩耗昏死过去,过了很久才苏醒,说:“我死不足惜,但不能让我的儿子无依靠。”没过多久,她的儿子也病亡,她又含辛茹苦将侄子养大成人。洪珠听闻后,表彰其闾,光耀门楣。

罗颀,字仪甫,浙江山阴人,明代耆儒,认为宋代高承所著《事物纪原》一书不能黜伪崇真,更著《物原》一书,主要介绍我国古代先民的发明创造,如锔子的发明、豆腐的制造等。洪珠增修其墓,以旌其功勋。

大洪小洪,先后同风。小城大爱,绍兴之幸!

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