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日报:府山寿乐之风的 名人加持

绍兴古城府山,古时亭台楼阁林立,虽然重建的有蓬莱阁、飞翼楼等,但大多数建筑已消失在历史烟尘之中。幸运的是,我们依然可以借助典籍文献、摩崖题刻等,管窥名人名作对府山名胜古迹的记载,从而将一些亭台楼阁的历史人文故事文本再现或还原。很多人知道,府山有“动静乐寿”题刻。其实,历史上府山建有一座寿乐堂,府山有寿乐之风,还有名人之间的传承互动。

现在已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府山摩崖题刻,背后隐含了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这十二处题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正中最宽的“动静乐寿”四个大字。字迹端壮雄健,寓意深刻隽永,据考证为明嘉靖年间绍兴知府汤绍恩所书。“动静乐寿”出自《论语》:“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是汤绍恩在前人总结出的养生修身之道基础上的进一步提炼升华。

汤绍恩于1535年任绍兴知府,在越兴修水利,建三江闸,兴修学宫,广设社学,缓刑罚,恤贫弱,旌节孝,济灾荒。为官造福一方,深得百姓爱戴,为绍兴人民世代铭记,府城明代就建有汤公祠,如今还有汤公路、汤公社区、汤公大桥等纪念设施。

汤绍恩享年97岁,在人均寿命50岁左右的明代,简直是个奇迹。《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三江所志》载:“(汤绍恩)官至山东左布政,归休林下。越有人以经商至蜀者,矍铄甚时,公已九十有七矣。”汤绍恩是今四川安岳人,绍兴商人到四川经商拜谒已经97岁的汤公时,见他依然精神矍铄。汤绍恩如此长寿,应该与他“动静乐寿”的理念有关。这一理念使后人深受教益,我们在弘扬古越文化中也可以作为践行的信条。

无独有偶,在汤绍恩“动静乐寿”题刻附近,曾经建有一座寿乐堂。它们之间应该不是纯属巧合之举,而是隐含有历史与人文的精神传承。

嘉泰《会稽志》卷十八载:“寿乐堂,在今通判南厅。熙宁中,签书判官厅公事、太子中舍张次山始建,即签判旧廨之南堂也。东坡诗云:‘张侯眼力觑天奥,能遣荆棘化堂宇。’时东坡倅杭州,因寄题焉。”可知,寿乐堂在府廨内,大概位于今蓬莱阁东南一带。张次山,字希元,北宋熙宁年间以太子中舍任越州(今浙江绍兴)签判,筑寿乐堂于官署内,遍征题咏。时任越州知府沈立有《判官厅新建寿乐堂》诗:“更是人生最荣处,彩云朝暮奉慈颜。”可知,寿乐堂应为张次山奉养慈母而建,孝心满满。取名寿乐堂,也是出自《论语》:“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熙宁五年(1072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张次山多次向这一个近水楼台的大文豪主题约稿。苏轼为其作有《墨宝堂记》,还写有应酬之诗《越州张中舍寿乐堂》:“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卧龙蟠屈半东州,万室鳞鳞枕其股。背之不见与无同,狐裘反衣无乃鲁。张君眼力觑天奥,能遣荆棘化堂宇。”苏轼将青山比作不肯入官府的高洁隐士,言其虽不被邀请也屡屡去拜访张次山的寿乐堂。自然之山被表现为与高人张次山一样怀有高洁志向的隐士,宛如亲密的朋友一般。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首诗笔力不凡,气势雄健,是苏轼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其中“高人自与山有素”一句,被南宋辛弃疾化为“青山欲共高人语”名句;“万室鳞鳞枕其股”,被南宋王十朋描写会稽景观的《蓬莱阁赋》化用为“周览城闉,鳞鳞万户。”

这首诗备受王十朋推崇,他还在《题寿乐堂用东坡韵赠杨元宾佥判》一诗中说:“诗仙骑龙已上天,妙句光芒照寰宇。青山偃蹇只如昔,高处去天无尺五。”王十朋将苏轼比作诗仙,说苏东坡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名诗妙句却光芒万丈,照耀古今。后世很少有人知道张次山,张次山曾在越州做官并建寿乐堂更是鲜为人知,人们通过苏轼的诗歌不但记住了张次山,而且记住了绍兴的龙山绝景以及寿乐堂。就像人们通过李白的诗歌《赠汪伦》知道了汪伦,从而汪伦得以不朽,桃花潭也得以流传千古。这就叫地以文存,人以文名,一举多得,相互成就。看来,有时候还真是有必要邀请文豪赐作,说不定哪天一下子跟着文豪火起来,就名传千古了。

我这样说是有充分依据的。嘉泰《会稽志》卷十八又载:“建炎兵火,堂坏,签判丁君复作新之。傅给事崧卿撰记云:‘圬者王承福、种树郭橐驼,以韩柳之传;黄四娘花家,以少陵之诗。希元作堂,有刻石在,甫六十年,堂坏石亡,非东坡诗盛行于世,亦莫得而知之。乃知文辞之行远,不朽于金石矣。’”可知,建炎年间兵火时,寿乐堂被毁坏,后来签判丁君又复建,并邀请乡贤傅崧卿为之作记。傅崧卿在记中借题发挥说,圬者王承福、种树郭橐驼以韩柳的文章传世;黄四娘花家,以杜甫的诗歌传世。当年张次山建寿乐堂时曾刻石纪念,但过了六十年,堂已坏,石已亡,要不是因为东坡诗盛行于世,我们也不会知道。由此可知,好的文章真可以超越金石而不朽。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寿乐堂与张次山因文豪苏轼的一首诗而得以永垂不朽,足以证明名人名作跨越时空的巨大能量。

府山不仅有古越胜迹,唐风宋韵,我们也可以“寿乐府山”为主题,与当代人的运动健身、修身养性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弘扬古越文化,彰显府山寿乐之风。

来源:绍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