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日报:这两种声音,其实就是诗歌——”倾听静物怦然的心声”衢州传媒人文沙龙侧记

记者 徐聪琳/文 通讯员 胡江丰/摄

静物,有没有声音?

11月2日,衢州市新华书店二楼,以“倾听静物怦然的心声”为主题的2024衢州传媒人文沙龙上,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主任编辑、诗人崔岩给出回答:“我认为静物发出的声音有两种。一是最后声音的余响,这个余响也许并不以物理振动的方式存在,而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回溯;二是顺着这种回溯,你用自己的生命体验、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观察一件静物,你会聆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他说,这两种声音,其实就是诗歌。

有思、有意、有态度、有妙想

现场,不少读者都捧着诗集《静物的声音》。这是今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收录了崔岩自2018年至2022年的145首诗歌,其中大部分是他历年来在国内重要诗歌报刊发表的精品之作。

为《静物的声音》作序的中国先锋诗歌代表诗人梁晓明点评:“崔岩是诗人,又是一个媒体人,媒体是连接和影响内外两个世界的桥梁,关注内心以外,关注世界的动荡和变化,肯定是媒体人本质的必然。这样一来,这两种不同使命的要求和态度,汇集在崔岩这一个人的身上、诗里。”

面对数十位读者,崔岩以诗集中的作品《钝器》《静物的声音》《桥》《树的本事》等为例,讲述创作历程,分享如何由单纯听觉引发的思考,到意识到静物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再到确认“思考可以将一种心声赋予静物”。

“分享,就是个人认知和感悟的交流,以期能有相互的促进和启发。”1972年出生的崔岩,在传统文学的浸染中成长,年轻时,他就希望与人分享自己创作的新诗。半夜时分,他曾伏于案前,一笔一划在蜡纸上刻字。灯火摇曳,青涩的诗句从专用“钢笔”的笔尖流淌出来,汇聚成了一册册小集子。“那时候的喧哗与躁动所蕴含的那种对新秩序的孜孜以求与殷殷期待,不仅滋养了一代人的精神与思想的成长,而且在对真善美的坚守中,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他说。

何为诗?在崔岩看来,万事万物皆可成诗,只要其中有思、有意、有态度、有妙想。

“不同的人读现代诗,应该有不同的关注点。”崔岩说,对于孩子,读现代诗要读它的想象,读它的意境和美感;对于成人,要读它的阅历、情绪和感悟,品味人生、体味情感、触发思想;而对于打算尝试写诗的人,要读它的语言表达、意象展开、构架技巧,以及这些语言、意象、构架,与主题和情绪的关联。

持续“升温”,衢州诗坛渐成气候

崔岩的分享有着极强的启发性,引起现场阵阵掌声。听众席间,有崔岩的老友凡人、养安子、小荒等。2017年年底,一场诗朗诵后,崔岩与凡人、养安子、小荒、阿剑聚在一起,组成“五人诗”,逢节气必作同题诗文。当烙有“衢州”印记的节气诗在朋友圈频繁转发时,汇聚起衢州独自写诗的人,也唤醒了更多人的诗歌梦。

近些年,衢州诗坛的温度急剧攀升,诗人们佳作不断,在各大期刊、平台频频亮相。衢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余风说:“衢州诗坛渐成气候,好的起势让人倍加珍惜,在崔岩推出《静物的声音》之后,我们也期待更多佳作诞生。”他表示,近年衢州作家出版成果丰硕,市作协与多方合作,将持续开展佳作交流分享活动,助推本地文学创作与全民阅读的融合发展。

在活动过程中,衢州市朗诵协会会员朱翎汐、徐可睿、卢悦宁朗诵了崔岩的《夜宿溢舍》《秋叶浓》《寻人启事》。衢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主持人、衢州市朗诵协会副会长徐晶朗诵了崔岩的《一念腊梅》,“她要等叶子落尽/才能开花。她要等/漫天的雪飘过,漫天的寒飘过,/才可以落下……”

崔岩说:“不能为了歌颂而歌颂,不宜直接,而应将情感蕴藏在诗歌之中。要真诚,或者让读者感觉到真诚;要像一首诗,即便是朗诵体,也应有文采。”活动接近尾声,有着播音主持经历的崔岩,也朗诵了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龙游行记》,“爱,就是要将所爱/当成故国。建起宗祠、点燃香火/让一个姓氏磕磕绊绊地绵延三千年/让血缘久远到,彼此忘记。”

来源: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