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尖青铜器
台传媒记者诸葛晨晨/文 杨 辉/摄
在路桥,石浜山犹如一片静谧的绿洲,悠然铺展着岁月的画卷。这里不仅是市民休憩的乐园,更是古今文化的交汇点,尤以小人尖为代表。
小人尖,这个地名听起来充满童趣,承载的却是西周时期庄重而神圣的祭祀盛况。
1990年,一次不经意的建设施工,让小人尖的西周遗珍重现人间。多件青铜器等文物出土,揭开了远古历史的一角。彼时,路桥还是一个镇,属黄岩管辖。小人尖的出土文物也因此收藏在黄岩区博物馆中。
为何远离中原腹地的台州沿海有祭祀遗迹,小人尖缘何成为古人祭祀之选?这些历史谜团,令人着迷。
一
1990年5月,路桥石浜村的村民们正准备自筹资金,计划在小人尖山顶为老年公寓福泉乐园修建一座凉亭。
5月5日,几位挖土的老人在土层深处意外发现青铜器与原始瓷器,这些斑驳的遗物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无名小山丘挖到大宝贝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政府迅速反应,将这一惊人发现上报给黄岩博物馆,并第一时间组织公安干警对现场实施24小时保护,确保文物安全。
时任黄岩博物馆馆长符艺楠听到消息时,心中有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他深知这批文物尤其是青铜器的挖掘,对于研究当地乃至整个浙东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符艺楠迅速致电浙江省考古所,详细阐述了小人尖出土文物的情况,并请求省所派遣一支专业团队来现场支援,进行科学的清理、保护和研究工作。
他的请求很快得到了回应。5月9日,浙江省考古所的杨楠风尘仆仆地抵达台州,与等候多时的台州地区文管会金祖明、符艺楠会合。他们迅速乘车前往小人尖,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看看这份来自远古的“馈赠”。
根据符艺楠保留的工作记录,山顶上有一座两米多高、底径十多米长的大土墩,施工队就从土墩的中部开始挖掘,挖到大约1米多深的地方,就挖出了器物。
随着考古队抢救性挖掘的进行,土层被一层层剥离,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逐渐显露真容。“出土的有青铜器、原始瓷器,还有少量玉器,这些文物在浙南地带同时被挖掘出土,还是第一次!”符艺楠激动地表示。
5月17日,户外考古挖掘正式结束,考古队共清理出78件文物。其间,考古专家牟永抗、吴汝祚也抵达现场。他们仔细研究每一件器物的形制与特点,最终断定小人尖遗址的年代不会晚于西周晚期。
当时,专家推测小人尖遗址可能是一处土墩墓,因为印纹硬陶和原始瓷是浙江地区土墩墓中不可缺少的随葬品。但是,考古现场并未发现墓坑、人骨及葬具遗迹。
经过反复论证与探讨,有了另一种推断:小人尖遗址更有可能是一处祭祀遗址。现场出土的原始瓷豆和青铜器,尤其是排列有序的瓷豆,作为古代祭祀的重要礼器,仿佛在默默诉说一段被遗忘的仪式与庆典,也为小人尖遗址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
二
在黄岩区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4件来自小人尖遗址的青铜器珍宝——青铜斧、青铜钺、青铜短剑与青铜枓。
当我们的目光聚焦于这些青铜器,不禁会好奇:它们从何而来?
青铜斧长11厘米,呈扁平长梯形,两面各有一组兽面纹,斧刃微弧,略宽于器身,銎也就是斧子上端的孔,是长方形的,便于安装木柄。
青铜钺呈长方形,一端较平,另一端两边向内斜收成尖状,内部凹陷,反面微鼓,阴线刻画三组兽面纹。钺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通常也作为仪仗器物。
青铜短剑长24厘米,无格无首,剑把前部扁平附两耳,后部呈圆柱形,中间凸起叫剑脊,刻画勾连云纹样,脊两侧装饰云雷纹。将这把青铜短剑与同时期在安徽省屯溪西周墓及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雉城镇(商周时期)出土的铜剑进行对比,能发现类似的造型和工艺特征。
枓是古代的一种挹酒器具,多流行于西周时期。这把青铜枓长15厘米,口径平直,腹部微微鼓起,平底,杯口和底部有凹进去的弦纹,弯曲的长柄上有云雷纹饰。
透过这些青铜器,我们仿佛穿越千年时光隧道,一窥那遥远青铜时代的壮丽景象。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青铜时代作为一部辉煌璀璨的篇章,横跨夏、商、周。中国青铜时代以礼器为大宗,体现了中国人“藏礼于器”的深厚观念。青铜兵器,不仅作为实战兵器使用,还逐渐融入贵族的礼仪体系,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小人尖遗址出土的22件青铜器中,除上述器具外,还涵盖了尊、戈、矛、镞、锥等多种类型,均非日常所用,而是与祭祀、宴飨紧密相连的尊贵礼器。鉴于古时浙东南铜铁矿资源匮乏,当地难以自行生产如此精美的青铜器,这批青铜器应该是从中原或北方地区长途跋涉而来。这样的推测,更为合理。
另外,一同出土的原始瓷器,带有鲜明的瓯越文化风格。因此,小人尖遗存无疑是中原文明与瓯越文明交流互动的有力见证。
由于历史的记载有限,对于小人尖祭祀遗址,我们不得不依赖零星的考古发现与合理的历史推断,来构建更为深远的猜测。或许,这里曾是古代某一重要部族的圣地,他们在此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灵庇护,同时也是权力与地位展示的场所。更有可能的是,小人尖遗存见证了多种外来文化的交汇与碰撞。
数千载岁月流转,黄岩、路桥古为瓯越之腹地,伴随人潮的迁徙与交融,这片土地不仅与越文化的核心区域纽带日益紧密,更有遥远的北方文化之风吹拂至此,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升。
文明交融的具体历史细节尚待进一步揭示,学术界已提出多种关于文化交融的猜测与假说,如瓯人与徐国余部的融合、瓯人与越人之间的融合等等。无论哪种论点,都如同历史迷雾中的微光,引领我们探寻文明交融的奥秘。
小人尖遗存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无疑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后世留下无尽的遐想与探索。
(参考文献:《黄岩小人尖西周时期土墩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岩博物馆,《1990年黄岩小人尖土墩墓的考古经历》/杨楠)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