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喜华
成语“越俎代庖”的意思是主管祭祀的人越位去代替厨师下厨做菜,比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处理别人的事务。用老百姓通俗的说法,就是管过界了。用一句不雅的歇后语表述,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语出《庄子·逍遥游》。大意是,上古一帝唐尧,在位七十年,功成名就,年纪大了要退休,要选接班人。按照“父死子继”原则,其位应该传给儿子,但尧觉得儿子丹朱能力不行,担不起治理天下的重任,担心传位给儿子的话,给自己抹黑。尧听说许由德才兼备,于是就把许由找来,想要让位给许由,并狠狠地表扬了许由一番。尧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拒绝得直截了当。许由说,我取代您,是为了虚名呢?还是为了实利呢?为了名,名不过是利的附属品;为了利,利对我没有用处啊!殊不知,鹪鹩筑巢在树林,只需一根树枝;偃鼠喝水,不过饱一肚子;人生在世,无非一床睡,一饭饱而已。许由最后用一名句总结说:“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许由的意思是,您老还是鞠躬尽瘁吧!
许由是隐士,是世外高人,他用一句“不越俎代庖”的话语,毅然拒绝了唾手可得的名和利。许由是一位真正言行一致的良知者。
许由明明说的是“尸祝不越俎代庖”,为什么世人却总结出“越俎代庖”这句成语呢?正因为大多数世人都不是许由,都达不到许由那种境界,常常忘记了“不越俎代庖”警示,而走向反面,干出“越俎代庖”的蠢事来。
知名如“大名垂宇宙”的诸葛丞相者,也犯“越俎代庖”的错误,而且经常如此。《三国演义》讲述了这样的故事,诸葛亮最后一次兵出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拒不出战,两军相持。诸葛亮派使者携带一套女式服装送给司马懿。司马懿笑纳了诸葛的礼物,并与蜀使闲聊,不谈军事,只谈日常。蜀使自豪地对司马懿说:“诸葛公早起晚睡,连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要亲自批阅,每日饭食不过三升。”蜀使走后,司马懿高兴地对部下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不久诸葛病逝,证明了司马懿的判断。《三国志》也记载,“诸葛亮罚二十,皆亲览焉。”
诸葛亮作为蜀国丞相、三军统帅,亲自批阅二十杖责罚的案件,可以说是事必躬亲,勤于政务的典范。但换个角度看问题,诸葛丞相手下应该有一班部属、幕僚秘书承担各类事务工作职责的,如今丞相大人越俎代庖,把该由下属做的事也做,该由秘书批阅的文书也包揽了,那结果是下面的人无事可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后继人才无法培养。最终导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结局,蜀国在诸葛亮死后,人才匮乏,没撑多少年,成为三国中最早灭亡的那个。
我等普通人平常总做一些越俎代庖的事,比如我就常常做了妻子做的事,做了孩子做的事,做了父母做的事,甚至做了兄弟姐妹做的事,而招致埋怨。好在我越俎代庖干的是家庭琐事、日常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使好心办坏事,后果也比较轻微。
如果超越权限,或未经他人授权,越俎代庖做他人事务,或强迫他人接受意见,办好了自不必说,办砸了造成矛盾和误解,后果就严重了。
分清界限,记住许由“不越俎代庖”之言,从小了说,利人利己;从大了说,利国利民。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