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喜华 文
全国各地,叫金鳌山的山峰应该不少。在台州市椒江北岸的古镇章安,也有一座叫金鳌山的濒江小山,海拔只有30余米,却与一个152年国祚的王朝命运相挂钩,让这座本不起眼的小山留载史册,进而演绎出诸多历史故事,成为一方名胜。
金鳌山,古为金鳌岛,居江中,远观此山,在阳光的映衬或灯光照射下,如一只金色的巨鳌在波涛中出没。岛与江岸原有一大片牡蛎滩相连,退潮时可通陆地,今淤塞成陆,岛成为山。南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十九《山水门》记载:“金鳌山,一作鹅山……东有一小洞,昔有人夜舣舟于此,一物起波间,光彩注射。迫视,乃一巨鳌,金色,故以为名。”
金鳌山,山虽不高,因为临江而居,风景颇为秀丽。北瞰,其脚下500米远处,即为章安古镇,繁华集市;南眺,滔滔江流东去,江中帆影点点,汽笛声声;极目东望,穿过老鼠屿,便是茫茫东海,波涛汹涌;南面隔江处,古称海门卫,今称椒江,为台州市的主城区之一,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车水马龙,繁华都市,气象万千。
南宋建炎四年(1130),金鳌山迎来了一路逃难到此的南宋第一位皇帝高宗赵构,从此注定与这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的命运关联。
“靖康耻,犹未雪。”靖康二年(1127),金兵再次南侵,二围开封,京城破,徽钦二帝被掳北去。作为宋徽宗第九子的康王赵构,逃脱金人的牢笼,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帝位,改元建炎,开创南宋历史新纪元。
但南宋命运多舛,金人不依不饶,继续南侵,赵构只好落荒而逃。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兵渡过淮河,直奔扬州。赵构在经历“苗刘兵变”后,于当年九月移驾苏州,十月行在越州(今绍兴),十二月又跑到明州(今宁波)。十二月十四日,金兵占领杭州后,赵构乘船逃往舟山岛。一路逃亡,如丧家之犬。快过年了,觉得舟山也不安全,赵构在左仆射兼同知枢密院事吕颐浩、参知政事范宗尹、御史中丞赵鼎等15人的伴随下,又从舟山渡海南行。海上风高浪急,赵构一行惶惶恐恐,狼狈不堪,每天航行仅数十里,在海上度过除夕和大年初一。
建炎四年(1130)大年初二深夜,赵构一行漂泊到台州湾口,初三早晨御舟停泊金鳌岛下牡蛎滩。得知台州知州晁公为和派到台州公干的户部员外郎李承造都来了,赵构才登上金鳌山,驻跸祥符寺,受到寺中主持招待以食物。此后,各路护驾官员陆续抵达章安,送来了物资钱粮,赵构稍觉安慰,于是在此前后住了17天,并在台州度过元宵节。
据传说,台州民间正月十五夜有放橘灯的习俗。这年元宵夜,赵构也吩咐大臣们买来两船的橘子,挖掉橘肉赏给手下臣僚和兵士吃,留下橘碗做成橘灯。万盏橘灯放流水上,随波逐流,场面十分壮观。
随着金兵追击的风声又紧,感到台州也不安全了,在金鳌山住了17天的赵构,继续南逃往温州方向。此后随着各路勤王军队的阻击,岳飞在牛头山、韩世忠在黄天荡大败金兵,金兵的攻击势头被遏制,退兵而去,赵构停止逃跑,北归杭州并以杭州为都城,更名临安。
临安,临时安顿之意。此时的赵构,在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鼓舞下,一定有收复中原、重整河山的雄心壮志,他重用岳飞、韩世忠等中兴四将,果然收复了大片失地,形成了宋金以淮河为界、划江而治的局面。赵构最让后人诟病的是,指使秦桧杀害抗金名将岳飞。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岳家军进军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离开封只有四十几里,赵构却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1142年1月,岳飞遇害,北伐大业,功亏一篑。岳飞死后,按不平等的《绍兴和议》,赵构以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取东南半壁江山。
赵构杀岳飞,自毁长城,导致抗金大业半途而废,中原腹地大片国土未能收复,后世史家皆持此议。但倘若岳飞不死,继续主持北伐,能否全部收复失地,回到北宋时的疆域呢?窃以为,也未必。如果岳飞继续进军开封,宋金汴梁攻防战,将是如何的惨烈,双方死伤程度,最后的胜负结果,都是难以预料的。
回顾北宋开国,其疆土覆盖中原广大地区,开国之主宋太祖及宋太宗均雄才大略,却不能消灭草原民族契丹族建立的辽国,也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至真宗朝,举全国之力北伐,却只能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北宋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科技发达,其国力在当时的世界上,算得上空前强大。但北宋周边一直有少数民族政权辽国和西夏、大理等并存的局面,说明时代的进步,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走向文明与繁荣。立国167年后,北宋政治走向腐败,民怨生,民心失。而北方草原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又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金国崛起,取代辽国和西夏,成为大宋的主要竞争对手。
北宋灭亡后,金兵一路南下,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于是同仇敌忾的民心又一次凝聚,才有了抗金义军的风起云涌,才有了勤王之师的强力出击,才有了南宋立国的民心基础。
至绍兴和议时,宋金两国经过多次的拉锯战,军力、财力已经达到势均力敌的均衡点,实际上谁也消灭不了谁,已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和还是战,是双方都必须要考量的。赵构在南宋建国的最初几年,一直在逃亡中度过,颠沛流离,饱经磨难。也许在椒江金鳌山的17天,是他逃亡途中停驻时间较长的一个点。赵构因生母韦太后被金兵掳去,在洗衣院充当奴婢,开始笃信佛教,驻跸金鳌山上寺庙的17天,他在为生母祈祷外,一定也思考过,重整山河的同时,如何休养生息。绍兴和议之前,或许赵构已经预见到了宋金两国实力均衡的局面,以及继续战争、继续折腾下去,对王朝政权、对平民百姓的伤害更大,因而才被迫作出和议的决策。
没有了岳飞的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国撕毁协议,金兵在完颜亮的率领下大举南侵,在采石矶被虞允文击败,金国阴谋破产,两国又恢复到战前态势。次年,赵构退休,当起了太上皇。
此后,主战派想扩大战果,在宋孝宗的首肯下,张浚主持的隆兴北伐却失败,宁宗朝,韩侂胄主持的开禧北伐也失败。
终南宋一朝,一直在战与和中摇摆,主战派与主和派,此消彼长,和是主流。南宋末年,宋人与新兴的蒙古人结盟,灭了金国,妄想从蒙古人的虎口中收回中原故地,终归是黄粱一梦,他们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失去了金国这道屏障,蒙古铁蹄可以长驱南下,南宋国祚完结。
据说,在赵构登金鳌山146年后的又一个正月,抗元英雄文天祥在南归途中,来到台州湾,登上金鳌山拜谒了赵构行在处。但英雄徒叹奈何,文天祥尽力了,历史潮流无法逆转。一个月后,南宋都城陷落,宋恭帝与太皇太后谢道清复制了徽钦二帝的命运,被元兵掳去北方。
当年赵构在金鳌山的17天,并不是天天躺在寺里发呆发愁,或礼佛祈祷,他还渡江去了南岸的家子埠(后改名驾至,今属椒江区葭沚街道)和白枫山清修寺等地巡察,为清修寺题写楹联:“清修风景千年在,沧海烟岚一笑开。”
笔者大胆推测,或许正是在金鳌山那17天,既眼见了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饱受战争的苦难,又有自身逃亡之痛的赵构,一定有过深深的思考,心中构画起了与民生息、偏安一隅的建国方略,才决定了南宋152年的历史长度。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