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日报:碧水晴川五凤楼

管 允

1997年7月25日的《浙江日报》第九版,刊登了一则报道《台州五凤楼古建筑群保存完好——中国建筑史上的又一重大发现》。五凤楼位于台州市路桥区新桥镇老屋里,于2005年3月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报道提及,经专家鉴定,这种五凤楼形式的古建筑为江南民居所独有,至今已实属罕见,是古建筑中难得的艺术珍品。

新桥镇原属黄岩管辖,是浙东滨海地区的一个小镇。这里地势平坦,河网密布,自然风光旖旎。晴川河与新桥浦在此交汇,孕育了这片灵秀的土地。五凤楼的创始人管新涵,在一次下乡收租时,被这里的秀美风光深深吸引,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从黄岩外东浦迁居至此,后人称其为“新桥管”。

五凤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从高处俯瞰,整个建筑群宛如一幅五凤朝阳图,五凤楼因此得名。

五凤楼坐北朝南、气势恢宏。建筑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结构,木石结构,椽楣瓦栊,均为二层,且重檐歇山与悬山相结合。五凤楼的屋脊及转角处雕刻着各种精美图案,其中屋脊上的“凤头”引人注目,展翅欲飞、姿态优美。建筑内的木构件上,花卉人物、飞禽走兽图案,还有青石柱础上雕刻的龙凤狮象及沿海鱼、虾、蟹等图案,集中体现了民间技艺的高超水平。建筑布局是“五井十五堂”的四合院式组合,进与进之间屋檐相接、走廊相连,人在楼中廊下行走,无论刮风下雨都畅行自如。

我家曾住在五凤楼的第三进西厢房,后院是一个小巧精致的花园,栽种了茶花、桂花、文旦等植物,还有爷爷精心打理的六盆兰花一字排开,香气袭人。花园北面是厨房,前面是一片石板铺就的天井。夏日里家人们常在此纳凉,冬日里则在此晒太阳、做针线活,这里也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乐园。

花园外围以围墙与菜园相隔,围墙的西北角和东北角各有一座带射击孔的炮台,据说是为防御太平军而建,后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抗击日军的坚固堡垒。

五凤楼大门前,曾有一对精美的抱鼓石(曾遭破坏)和石凳,两侧的旗杆(同样遭破坏)见证了往昔的辉煌。据说,初到黄岩上任的县官都要到五凤楼拜见,客骑在此下马,旗杆便是拴马之处。

五凤楼自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路桥当地开展了修缮加固工作。但由于资金不足,仅完成了前两进的修复工作。而三进、四进的房屋因长期无人居住和管理,已逐渐倒塌,后院杂草丛生,令人惋惜。幸运的是,近年来,这项未完成的工程又再次启动。我一直渴望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亲眼见证五凤楼的蜕变。

去年,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回到新桥老家,参观了重建后的五凤楼。它依旧古色古香,室内陈设与家族供奉的物件几乎原样保留,让人感叹建设者的匠心独运。后花园经过绿化,更添了几分秀丽。那些曾为抗击日军立下汗马功劳的炮台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

如今,随着全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深感五凤楼这一古建筑精品应被更多人所知。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我衷心希望五凤楼能够开发成为一处旅游景点,让更多人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