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十余载的光影之旅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台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小红,以镜头为笔,光影为墨,深情地勾勒出心灵故乡的图景,定格了潮涌灵江的壮阔、水墨东湖的柔美,以及诗意巾山的古韵。她不仅是一位记录者,更是那些即将成为过往风景的守护者,她用影像的力量,让一份份美好得以永恒。
摄影展开展
8月29日上午,“一山一水一座城”——台州府城影像王小红摄影作品展在台州市当代美术馆开展,该展览是临海市文化精品扶持项目之一。
临海是王小红的老家,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秀丽,古迹众多。生于斯长于斯的她,对这座古城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多年来,她一直把镜头对准了身边这块熟悉土地上的人和风景,通过摄影,她找到了与故乡对话的切口。
“我们在1000多件初选作品中精选了100余件,通过此次展览集体呈现。从潮起灵江、巾山诗行、江南长城、东湖揽胜、府城人家五个板块,多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台州府城影像,使观众可以深刻感受到府城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温暖的时光印记。”王小红说。
王小红的作品《门的系列》,富有人生哲理。每一扇古色古香的门,都被她巧妙地安置于人们怀念的旧物之列,唤醒了观者内心深处对往昔岁月的温柔记忆。在她的镜头下,门,还是一个具有抽象和具体两层含义的哲学命题,留给人们去推敲和思考。
还有她的《古井的系列》,把井拼成回忆,那种亲切感和岁月无声的痕迹,唤起好多人的共同记忆。市民李玲说:“我们那个年代,有井的地方,就有家园,有人家的地方,一定会有井。”
摄影画册问世
王小红以镜头捕捉了灵江的潮汐更迭、巾山的自然与人文景致、府城居民的平凡日常、古长城的四季更迭及东湖的四季变换,汇编成《一山一水一座城》摄影画册。她的作品记录了临海的独特风貌。
巾山,历经千年风霜,其多样风貌在王小红的数十件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朝气蓬勃到沉稳静谧,巾山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守护着这座古城。
东湖之美,则在王小红的镜头下更加细腻动人。她追随唐诗意境,曾数十次到东湖观察取材,融合光影艺术与个人感悟,创作出既具山水画意又含文人诗境的作品,颇具个人独特风格。
灵江,作为台州人民的情感纽带,其波光涛影在王小红的镜头下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与意义,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未来的希望。
台州府城墙,这一历史悠久的文化地标,在王小红的镜头下更显壮丽。它依山傍水,与自然和谐共生,见证了千年的沧桑巨变,也映照出临海城的独特魅力。“王小红不断追求自己的影像表达方式,探索在传统与当代之间,努力寻找一种既不失东方美学,又能融入当代审美情趣的艺术呈现。”台州市摄影家协会原主席孙敏评价。
记录诗画临海
摄影,对王小红而言,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她遍访台州府城,用镜头尽力捕捉家乡的每一寸风光与温情。
为捕捉东湖湖畔那棵枫树四季更迭的美,她前前后后拍了多次,从枫叶刚泛黄,直至落叶缤纷。有一天晩上刮大风,她急匆匆抓起相机赶赴现场,只为这满地的“黄金叶”欣喜,抓拍下了多张精美的图片。
王小红还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了临海这座江南府城在雪中的独特韵味与美丽,雪花纷飞中,府城被装扮得银装素裹,每一处景致都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10年前的那个下雪天,晨曦初露,家住东湖边的她,就着急地赶往揽胜门。她与几位摄友带上三脚架、背着摄影器材,一步步地往上爬。“我们爬了198级台阶,先到顾景楼,再上白云楼,之后踩着积雪从城隍庙下来,一路上真是累得够呛。”王小红至今难忘那天的经历,那份在寒冷与疲惫中的坚持,和最终收获的美景喜悦,都成为了她摄影生涯中宝贵的记忆。
去年寒冬,临海再次迎来难得一见的下雪天,当时她腰部受伤,但为了拍摄东湖与巾山的雪景,仍坚持系上护腰驱车前往。拍摄完回家后,她才发现全身都是湿漉漉的。
为了捕捉农历八月十六潮水与巾山交织的壮丽瞬间,王小红年复一年,从未缺席与这场大自然的约定。当滔滔江水如万马奔腾般逆流而上时,她紧按快门,心中满是对自然奇观的敬畏。
照片承载着故事,此次王小红摄影作品展不仅是光影的记录,更是对台州府城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生动触摸。
来源: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