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日报:纪念“江南笛王”赵松庭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国家大剧院奏响婺剧音乐

“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音乐会,11个节目中有6个演奏的是东阳人赵松庭写的曲子,其中还有几首改编自婺剧音乐,这太了不起啦。”昨天,著名建筑师、中国婺派建筑学说创立者洪铁城给记者发来这样一条信息。

让洪铁城念念不忘的音乐会,名为 《“松庭流芳”——纪念赵松庭先生诞辰100周年竹笛名家名曲音乐会》,今年10月12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该音乐会由浙江省松庭笛箫公益艺术中心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广播艺术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承办。由多位赵派第一代弟子、国内顶尖竹笛演奏家担任独奏与领奏,协同第二代弟子登台,以纪念赵派笛艺开创者赵松庭百年华诞。

赵松庭生前曾任浙江艺术学校名誉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政协委员、民盟浙江省委常委、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被音乐界称为南派笛艺的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誉称“江南笛王”。

作为东阳人,赵松庭的演奏和创作风格深受婺剧音乐的影响。本次演出的开场曲便是由陈悦、蔡拯两位演奏家共同演绎的《二凡》,该曲由赵松庭改编自婺剧音乐《乱弹二凡》。下半场第二个节目,则是胡玉林、王建元、赵琦三位演奏家共同演绎赵松庭1959年创作的《婺江风光》。音乐会的高潮是由戴亚、侯长青、蒋宁三位演奏家压轴呈现的《三五七》,曲目由赵松庭于1957年以婺剧曲牌《三五七》改编而成,充分展现了赵松庭对故土的深厚热爱以及对家乡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婺剧六大声腔为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和时调,其中的昆腔来自昆曲,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赵松庭受其启发,创作了一些相关作品。在这次音乐会上,演奏家张维良无伴奏演绎的《早晨》,以及最后全体演奏人员共同演奏的赵松庭晚年创作的重要作品《幽兰逢春》,都是赵松庭以昆曲曲牌为素材精心创作的笛曲。

而演奏家詹永明带来的《鹧鸪飞》,展现的不只是赵松庭改编的功力,也是“赵氏教学法”在音乐教育领域的成就。

音乐会的其他曲目则是部分现场演奏家的原创曲目,以此向赵松庭致敬。如东阳籍演奏家杜如松以赵松庭、赵松龄共同研发的“同管双笛”雁飞篪呈现了《雁南飞》。

赵松庭1924年生于东阳巍山一个书香门第,家谱记载是宋太祖赵匡胤弟弟赵匡美的裔孙。家族出过多名进士、举人,近代族中子弟多进入新式学校,他本人按家族意愿进入上海法学院学习法律,以继承他父亲的职业。然而,赵松庭爱好音乐,最终放弃法律学业,改为从事音乐。赵松庭从事笛子艺术60年,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笛子爱好者来者不拒,有教无类,弟子众多。他的许多弟子出师后留在国内知名高等音乐院校任教,或到音乐团体任笛子首席,陆续成长为硕导、博导、艺术大师,并把从老师那里学到的艺术传给一代代弟子,如今赵派传人遍布艺术界。

此次赵松庭百年诞辰庆祝活动,还包括10月13日下午在中国出版集团总部举办的《一代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全集》新书发布会,以及赵松庭笛派艺术研讨会。活动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主办。《一代宗师——赵松庭笛子艺术全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收录赵松庭文论、教材,及赵松庭编创的代表性笛曲作品,下编集中展示赵派笛乐的艺术传承,收录了赵松庭弟子的论文和代表性笛曲作品等。

“家乡人对赵松庭感情很深,他的《早晨》独奏曲在很多年里是东阳广播站每天早晨都要播放的节目。有虫鸟鸣啼声,有泉水叮咚声,极为舒缓、柔美而抒情,诚如文戏武做、武戏文做的婺剧,既有阳刚之气,又有阴柔之美。”洪铁城说。他还有一个想法,赵松庭的故居是东阳黉门广场边金泽巷内的一个三合院,虽然被列为历史建筑,但没有相关展陈,去参观的人无法从中了解赵松庭的相关信息,希望有关部门能补上这一遗憾。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