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样都是艺术品,都想买回家。”昨日,在金东区岭下镇坡阳古街上的非遗文创潮流汇专卖店,游客梅梅对店内的面塑、黑陶、竹编等非遗文创产品爱不释手。店内体验区域,三五成群的游客正排队体验雕版印刷技艺,工作人员热情地告诉他们,拓印好的作品可自行带走。
“一枝丹桂喜临芳,月中嫦娥爱秀郎……”走进古街另一头的坡阳书堂,道情节目《八仙》正在上演。金华道情传承人朱跃文告诉记者,这里是国家级非遗金华道情传承实践基地,他每周都在这里演出,有时候也会拍视频发抖音,如今已有近8000名粉丝。他以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金华道情这一非遗文化。
“除了奇石文化,非遗文化也是我们村的一大特色。”下吴村党支部副书记方卫悦说,下吴村是省3A级景区,村内建有赏石艺术博物馆、面塑体验馆、黄氏瑞泰陶艺馆、婺剧馆等特色场馆。去年到该村研学的中小学生有3000多人,该村走出了一条非遗特色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今年我们全力打造非遗研学村,引进新的非遗项目,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持续做大研学产业。”方卫悦说。
“我们团队的代表作‘孔雀开屏’,烧制过程极为复杂,但成品令人欣喜。”在下吴村黄氏瑞泰陶艺馆,馆主黄斌介绍。绞胎瓷始于唐代,坯胎内外花纹图案如出一辙,行云流水,富有山水写意韵味。多年来,黄斌专注于绞胎瓷工艺研究,攻克多项技术难关,让失传800多年的绞胎瓷工艺重现芳华。黄斌说,下吴村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平台,一方面为团队提供了创作空间,能更好地将现代美学与传统技艺进行融合创新;另一方面,依托“奇石下吴”旅游村的资源优势,能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绞胎瓷,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今,寻非遗、赏非遗、感知非遗魅力,成为文旅消费新时尚。“非遗不仅要‘活’在当下,更要‘火’在市场,这一切离不开非遗传承人以及从业者的坚守、传承和创新。”金东区文化馆(非遗中心)非遗负责人彭崇哲说。近年来,金东区建立非遗传承人信息库,开辟人才认定“绿色通道”,线上线下一体推进“云艺课堂”和“我要学艺”等非遗体验类活动,建立“项目推介+创业导师+专家咨询+资源共享+跟踪服务”五级孵化培育体系,并通过“政府引荐、团队入驻”等形式在景区、文化驿站开设“周末非遗集市”等,让非遗找到立足空间,全流程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
截至目前,该区共创立非遗工坊12家,其中获评省级非遗工坊2家、市级非遗工坊1家,全区拥有各级非遗传承人129名,非遗产业年收入超30亿元。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