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湖等夕阳吹晚风。”“来绍兴一定要去体验一次湖。”近段时间以来,湖避风塘独特的自然景观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打卡。但作为一个未经开发的景点,带来的环境卫生和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
游客一天多达上万人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记者在湖避风塘看到,不少游客集聚在湖中央的古纤道上游玩。岸边,一个商业摄影团队正在用无人机给客人拍照,后面还有好几名顾客在排队等待。从避风塘农庄往北沿古纤道往前走,石板路已经被游人占满。两个撑着油纸伞穿着汉服的姑娘停在古桥上拍照。“我们从小红书上刷到这个地方,感受的确与众不同。”其中一名姑娘告诉记者,她们是从杭州自驾过来的。
据了解,湖避风塘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体塘堤是避塘的主体,避塘南段约2千米,在1969年围湖造田时已成堤岸;北段约1.5千米仍两面临水,保持原状,塘身稍弯,平面略呈“S”形,塘面宽2米多。从避风塘农庄向北通到七里江,因独特的风貌日渐在社交媒体上出圈。灵芝街道治水办负责人介绍,从今年春节起,湖的风吹遍各大社交媒体,吸引江浙沪周边的游客纷至沓来,春节、五一、国庆这几个长假期间,古纤道上密密麻麻全是人,最多的一天来了上万人。
大量的人流吸引了不少商贩前来摆摊,咖啡果饮、臭豆腐、烤肠等小吃应有尽有。经营爆米花果饮的摊贩尹先生说,湖火起来之后,还带动了环湖骑行的热潮,自家的果饮也迎来热销,平均一天收入达500多元。
环卫和安全问题凸显
作为一个“野生网红景点”,湖避风塘的走红必然带来各种问题。
当天,记者在湖面上看到好几只矿泉水瓶和塑料袋等白色垃圾,这个角落靠近古纤道起点,各种垃圾触目惊心。灵芝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担心破坏古纤道的风貌,所以这里没有放置垃圾桶,而一小部分游客会随手把垃圾扔到湖面上,尽管他们已经增派人手打捞,但客流量大的时候的确有些力不从心。
避塘走道比较窄,为了维持原生态的风貌,两边没设防护措施。“我不会游泳,有点怕水,古纤道上来回两股人流交会时,挤来挤去,真的很没有安全感。”游客詹女士说。
灵芝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大致测算,避塘上安全范围内同一时间段最多容纳500余人,而现实是最多时挤了2000多人。周边村民也说,这两年曾发生过一起游客落水事件,手机等物品落水更是常有发生,有摊贩甚至还开启了打捞手机的业务。
另据附近村民反映,这里还有一些个体船工兜售“游船”生意。因为船只大多是临时改装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容易存在安全隐患,还存在乱收费现象。
保护利用需多方合力
注意到这些问题之后,灵芝街道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加强了管理。比如针对船只的非法营运,执法人员在避塘显著位置设立8块警示牌,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针对流动摊位,管理人员要求商贩统一摆在路边,并且发放垃圾桶,自觉维护好卫生。针对湖面卫生,设置专人专船湖面巡查、打捞垃圾,周末和节假日会联合其他部门增派人手处理一些应急突发情况。
但灵芝街道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因为湖地处灵芝街道和东浦街道,产权归属镜湖新区开发办,从属结构相对复杂,这给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单靠他们一个街道很难解决所有问题。他说,如果该地能规划成为正规景点,由专门的运营公司运管,开发游船、乌篷船等水上游线,并且也可以投入更多力量维持环境卫生,那么这些问题将会逐渐破解。
对此,越城区文广旅游局副局长李轶枫表示,前期,针对湖存在的各类问题,区文广旅游局、交通运输局、镜湖新区开发办、灵芝街道等相关单位曾召开过协调会商讨对策。眼下,区文广旅游局已经编制了规范化管理湖的方案初稿,将确定主管机构,以及后续的文旅资源如何开发等内容,然后上报区委区政府再作考量。
中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专家邱志荣认为,该湖泊是绍兴平原河网上最大的一个湖泊,历史地位和发展地位都比较高。面临游客有需求的新形势,主管部门应该尽快牵头成立一个文化旅游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运营。首先保护是第一位,避风塘的石板路、古桥、古亭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做好日常维养,包括水质也要保护好;其次,在不影响古纤道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做一些安全警示标语,守牢游玩安全底线;另外湖避风塘是稀缺的文化资源,要做一些系统性的梳理,开发相应的文旅产品,并开设水上新游线,连接古城内河航线,形成双向赋能的闭环。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