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宁能热电创新开启综合智慧能源服务

“没想到,乡下也有充电站了,这个项目真好,微信扫一扫就能充电,像加油一样快速、方便。”10月16日,在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西片区)罗埠镇游客中心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内,车主郑先生兴奋地说。该站点自10月9日上线运行以来,深受新能源汽车车主欢迎。近日,该站共为100多辆新能源车充电蓄能,助力城乡居民绿色低碳出行。

经过前期精心筹备和规划建设,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凭借在能源领域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投资建设的首批4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于10月9日起陆续投入运营,这些充电站分布在罗埠镇文化路88号、罗埠镇游客中心、罗埠镇卫生院以及洋埠镇政府等集镇的重要位置,既方便当地居民和访客使用新能源汽车,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又推动了城乡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绿色低碳发展。

低碳绿色开启新能源时代

作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西片区)首批综合型新能源站点,其迈出了零碳示范站发展的崭新一步。它们位于金西区域的核心位置,地面共配置一体式双枪直流快充充电桩及交流慢充充电桩共20套,可同时供20辆新能源汽车充电,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并提供优质的充电服务。公司内部停车场车棚配备光伏发电系统,形成一个绿色能源智能微网,通过光伏所发清洁能源电量补充和供给内部设备使用,提高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厂用电率的同时减轻了用电高峰时期区域配电网的压力。

布局充电站业务,是金华宁能热电开启综合智慧能源服务的一个重大突破,为公司长远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公司立足传统能源,创新融合综合能源服务,迈向低碳未来。“我们要让每一位用户都能享受到安全、稳定、舒适的充电体验。”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说。目前,他们旗下所有充电站均已接入宁波能源集团子公司自主开发的绿捷充电运营管理系统,实现了充电桩的远程监控、账单管理等智能化功能,保证了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投建充电站,不仅展示了宁能国企的社会担当,为金西贡献宁能力量,也体现了公司今后持续深耕新能源领域,不断创新,提升服务品质,与社会各界共同携手,铸就绿色、低碳的美好未来。”公司副总卢如飞说,作为宁波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金华宁能热电从传统热电联产开始向提供光伏、储能等综合能源服务拓展,主营产品是热力与电力,通过煤炭燃烧产生蒸汽提供给工业用户,同时通过汽轮机发电接入电网。公司自落地金西近10年来已连续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西片区)数十家医药、印染、造纸、食品等企业提供高品质热力,预计全年供汽突破96万吨,上网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园区企业的用热用汽需求不断攀升,预计今年同比仍有一定增长。

为满足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西片区)企业日益增长的热负荷需求,推动园区发展和促进金华市节能减排及绿色可持续发展,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与金华金开新农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金华宁能金开能源有限公司,拟在健康生物产业园区建设综合能源项目,进一步助力金西片区企业蓬勃发展。

此外,在与浙江金通纸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供热合同时,金华宁能热电不仅为对方供热供汽,还积极开拓综合能源项目,充分利用金通纸业闲置屋顶为其提供光伏项目实施方案,拟布置一套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电量消纳模式,项目建成后将大大降低金通纸业生产用电成本。

多能融合实现转型发展

热电企业除了需要提升发电、供热主营业务外,还必须创新服务模式,根据外部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店小二”式服务,通过解决政府部门和热用户共性需求、加强科技合作、畅通信息渠道等措施,逐步实现公司业务转型升级,让企业成为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商,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金华宁能热电有限公司以点带面,基于多能融合低碳智慧供热技术研发及示范,积极拓展业务,着力布局供热产业,多能融合,带动综合能源取得突破,实现多元联供、转型发展。

“我们正在谋划在汤溪建设低碳能源补充站,建成后将与公司厂内的供热机组实现互补,确保园区内春节期间部分不停产用户的正常用热需求,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园区企业。”公司副总卢如飞说,新公司供热站综合能源项目一期拟建设规模为1台40吨/小时生物质供热锅炉、200千瓦屋面光伏及其配套辅助设施等,投产后可有效解决开发区范围内农林疫木、木材加工废料、园林修剪树枝等废弃物的处理问题,同时也将在周边形成下游生物质料收储市场,年用生物质料5.56万吨,有利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

据介绍,该项目拟建场地紧邻金华市婺城区蒋堂工业园,在该区域布置能源补充站一方面可有效解决现有健康生物产业园末端用户的用热需求以及未来园区新增汽量。同时,未来可向蒋堂工业园辐射,扩大集中供热范围。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小型化、精致化的生物质供热站项目作为区域性分布式热源点,是金华宁能热电打造绿色供电、绿色供汽战略路径的重要一环,该综合能源供热站一方面有利于金华宁能热电优化现有供热方式,提高供热效率摆脱能耗指标限制,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同时也是企业在传统项目绿色升级路径上的一次重要探索。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