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喜事多。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市累计接待全域游客466.7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7.4%。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悦远来的背后,是城市文化厚积薄发的软实力,是八婺文脉生生不息的硬支撑。
文化,坚定城市砥砺驰行的定力。在婺州古城,金华府文庙一对外开放,就迎来一批又一批孩子,在经典抄写、手作线装及韦编三绝等研学活动中,感受金华教育的历史自信、感悟家国情怀的时代召唤。作为金华教育史上的坐标,原址重建的金华府文庙,保留了遗址残存部件的建筑元素、历史印记,植入了地方性经典文献和金华千年文化的气质风韵,构建起具有时代价值的开放文旅空间。在浦江县的上山考古遗址公园,不少跟着课本来打卡的学生,对照上山遗址出土器物、考古发掘现场,巩固历史教科书的知识。随着万年上山的价值和意义被不断发掘、越来越受重视,这处浙中地区的文化地标成为金华人乡土情怀的深沉寄托,以及文化自觉的重要载体。鉴往知来,在一场场历史与当下、记忆与未来的对话中,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建设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传承与创新并重的改革发展之路爬坡过坎、行稳致远。
文化,激发城市向新而行的活力。在历史的大江大河里,文脉由“过去”经“现在”流向“未来”,成为持续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它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其总是能唤醒时代的创新自觉,不断开辟人文与经济之间的新通道,奏响一曲曲“人文经济”的协奏曲。国庆假期,县域休闲旅游热度疯狂升温,在最受欢迎的县域旅游目的地中,义乌位列全国第二,仅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区就接待游客37万人次。在桥头考古遗址公园、雪峰文学馆、吴晗史学馆等名人文化场馆的热度基础上,义乌发挥“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独辟蹊径地做大“世界超市”的国际美食文化,把“逛吃”IP“点石成金”,一举跃升为今年国庆假期入境游热门TOP50目的地。人气跟着文气,文创产业正在擎起一个“年轻的横店”,横空出世的影视城不断创新待客之道,把“文化+旅游”的文章越做越大。国庆假期,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在此连演五场,用更优质的文旅演出为影视旅游注入新活力。在东阳中国木雕城举办的金华国际动漫博览会上,二次元文化与传统木雕工艺跨界联动,让传统非遗文化“潮”起来,让许多00后动漫爱好者刮目相看。10月1日—3日,轻轨木雕城站客流量较去年同期增加41.86%。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新体验……一旦文脉下的新质生产力被激活,城市向新而行就有了蓬勃旺盛的驱动力。
文化,赋能城市再创辉煌的耐力。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马拉松,再创辉煌更是需要耐心和耐力。成风化人,水滴石穿,通往胜利最快的脚步永远是坚持——坚定一座城市久久为功的信念,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很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网红容易长红难。文旅消费新“热点”不少,但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热量”,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长期考题。婺剧演到哪火到哪,是金华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每年演出数百场,无论是农村戏台还是海外剧院,它总能把人气聚起来、让观众“嗨”起来。在5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地方剧种几经起落,迎来涅槃新生和发展高峰,本身就是一个催人奋进的中国好故事。伴随着高亢的婺韵声腔,金华的文化精品繁花竞放,文艺人才屡攀新高,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想认同。假期里的诸葛八卦村,有一种古今辉映的梦幻。古装场景演艺、脱口秀表演、夜游诸葛、水上舞台剧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让游客愿意来、待得住。“人人都是文保员”古村落保护模式,让村民尝到了与村落共存、保护与发展共济的甜头。如此双向奔赴,方能持续焕新。
告别假日,回到家门口,“15分钟文化生活圈”让诗意触手可及,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把文脉融入生活。武义县大剧院、金东区图书馆、金东区文化馆(非遗馆)、兰溪市文化馆开门迎客,义乌大剧院、磐安文体中心、湖海塘畔的市图书馆新馆顺利结顶,五百滩公园里的美术馆、音乐厅蓝图绘就……在跃动的八婺文脉上,20余个公共文化设施正在破竹建瓴,为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金华最有名的是文化。”这是无上褒奖,也是光荣使命。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当文化不再拘泥于文字表达,而是与生活、艺术、旅游跨界融合,城市便在春风化雨中,夯实了精神坐标,积蓄了破浪前行的充足动能。
来源: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