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有美工有巧

民间工艺美术是具有“烟火气”的传统老手艺,是承载民族造物智慧的活态文化。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间文艺优秀创作成果,日前,“名城绍兴 艺路繁花”第二届绍兴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展在绍兴市城市展示馆开展。

工艺美术精品百花齐放

本次展览分“盛世华章、龙腾虎跃、风物流长、艺路繁花”四个篇章主题,展出138位民间工艺美术家的210多件(组)优秀作品,涵盖诸多工艺美术门类,包括根雕、木雕、石雕、铜雕、竹雕、砖雕、花雕、青瓷、泥塑、竹编、剪纸、漆艺、拓印、紫砂、金银器皿首饰、刺绣等数十个门类,生动反映了绍兴市工艺美术领域两年来的创作成果和艺术风采。

展览中,很多民间工艺美术作品令人印象深刻。如刘毅的竹编作品《千秋亭》,整体结构紧凑,重檐攒尖顶的设计,以及下层檐施单昂三踩斗拱、上层檐改成圆形并施单昂五踩斗拱的细节,都得到了精心的编织和呈现。屋顶部分采用了黄琉璃竹节瓦,宝顶则由彩色琉璃宝瓶承托鎏金华盖组合而成,上圆下方的屋顶取仿“天圆地方”的古明堂形制,这些元素在作品中被彩绘一一还原,展现出了极高的工艺精度和还原度。

李华英的作品《凤冠》,冠体为圆形,以金属丝网为基底,精心装饰着各种珍珠、彩绘玻璃和琉璃珠子,黄白相间,每一处都闪耀着吉祥的光芒。其中,花丝镶嵌和錾雕工艺的运用尤为出色,它将金属工艺与羽毛工艺完美融合,以翠鸟的蓝色羽毛为装饰元素,为凤冠增添了独特的华美与光彩。

茹水平的花雕作品《书圣故里》,坛面上,用沥粉彩绘、油坭堆塑等形式,刻画出书圣故里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的美丽景色。色泽上,以金、红、黑三色为主,使古越的传统地域色彩与人物的历史背景互相辉映,那斑斓典雅的色彩和瑰丽奇谲的图案,令人目不转睛。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览中同期举行了“推进民间工艺提质升级,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专题讲座,由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民协主席李守白主讲。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属于当代、面向未来的崭新事物,它是由关键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

“民间工艺美术实现突破,既是学会行业引领职责之所系,更是业界深度转型需要之所盼。”李守白说。

李守白认为,当前的工艺美术自身出了一定偏差,统一认知就变得非常重要。首先要明确产业属性。工艺美术产业是一个典型的,由创意思维引领、人文与科技双轮驱动、进而带动产业集聚的技能密集型产业;它兼具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属性,承担着繁荣文化、满足需求、稳定就业三大任务;它是承接一产、服务三产的载体,更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只有明确了产业属性,找到了工艺美术产业独有的特质,铸就新质生产力才能有根可循,行业深度转型才能有路可行。

其次是要明确行业地位。民间工艺美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代表性形式,它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智慧和情感价值,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实践。传统工艺覆盖面广,涵盖人民大众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遍布各民族、各地区。它们是中华民族文化创造的结晶与象征,千百年来深得广大民众的喜爱,有着广泛的推广与传承。

最后要明确行业任务。文化属性决定了当代繁荣文化的三大任务,其一是大国重器的打造。当代的繁荣文化绝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属性,而是以工艺美术品为载体的兼具经济属性的国家战略。其二是重塑中国符号,使之走向海外。要以不同品类、不同形式的日用品为载体,建构一个满足海外审美需求的、以“新文化”为基础的创新体系,以期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当代转化”,实现艺术形式、文化价值、消费理念的国际接轨。其三就是创造需求并引领消费。从“功能型消费”转向“文化型消费”是时代之需,这个“文化”一定是经由“第二个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只有“新文化”才能成为工艺美术铸就新质生产力、加快工艺美术转型的基石。

李守白认为,未来,民间工艺必须“先立后破”,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毫不动摇进行深度转型。慢慢完成从“传承创新”向“创新传承”的转变,以创新引领传承,让创新成为传承的起始点与落脚点。以“创新超越、创新提升、创新创造”作为“创新传承”的目标。慢慢完成从“产教融合”向“教产融合”的转变。以教育引领产业,不是仅仅把产业作为教学环节的补充,工艺美术的教育要以“引领产业、提升产业、创造产业”作为人才培育迭代升级的新模式。

“工艺美术,一定要拥抱科技,在山脚下就要拥抱,决不能在山顶上等待科技的主动相拥。要心无旁骛地让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让设计与数据深度融合,让人才在新模式下成长,让新文化贯穿于新质生产力铸就的全过程。只有将新质生产力作为内生动力,工艺美术的深度转型才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李守白说。

来源:绍兴日报